專家評審制度何去何從
【新形勢下政府采購專家評審制度探討④】
專家評審制度何去何從
■ 李剛
廉政建設和績效管理要兩手抓、且兩手都要硬,這是未來政府采購政策的實施方針,也是專家評審制度今后的走向。專家評審制度不僅要促進廉政建設,更要回歸到制度的初衷,在人民的監督下,花好納稅人的錢,提高公共資金使用效益,保證公共利益最大化。
事實上,專家評審制度從實行開始就存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困境。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否定制度存在的合理性。隨著精細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干部儲備的不斷加強,我們越來越清晰地意識到,個體關系的復雜性、局限性、不確定性不利于形成全面、自由,互動和共享的監督平臺。因而,只有秉承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法制精神,把監督管理精細化落實到具體項目,實現全民信息共享,讓老百姓自由參與監督,還權于民并以人民為中心,才是我們依法辦事最有效、最直接的國之利器。中紀委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就是我們意識轉變的重大突破,較好地做到了有責必問、問責必嚴,伸手必被抓,反腐倡廉因此取得巨大成就。我們需洗去浮華,返璞歸真,在人民的直接監督下不忘初心、完成人民賦予我們的使命。故此,政采各方當事人要以共同的監督管理平臺為基礎,在各自的權限下互動,履行各自的職責。
此外,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互聯網+、人工智能,項目管理軟件和云技術等為實現上述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硬件支撐。先進的項目管理軟件云平臺能夠實現諸多功能,如,全球化多項目、多用戶及多權限設置管理;項目進度計劃及進度管理;資源的使用分析及平衡;項目預算、費用計劃,跟蹤實際成本支出;項目文檔記錄;項目風險分析及跟蹤等等。同時還能實現云共享,受眾為獨立的信息終端。先進的科學技術為政府采購管理交易系統、計劃管理系統、信用評價系統、失信記錄系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精細化管理提供了可行的物質條件,為評審制度的豐富發展開創了空間。
總而言之,我們只有不斷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至上的原則,在人民的監督下,陽光采購,我國的專家評審制度才能不斷充滿生命力、“永葆青春”。
(作者單位:新華通訊社辦公廳政府采購處)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