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韶山
【散文】
到韶山
■ 松林
近了,近了,韶山?jīng)_,上屋場。
一代偉人的出生地。土木結構的普通南方農(nóng)舍,呈“凹”字形,背倚青山,翠竹篁篁,門對池塘,綠荷亭亭。這是多么熟悉的畫面,童年時常見,我家里土墻上僅有兩幅畫,居中的一幅是毛主席的標準像,左側就是一幅韶山畫,人生見到的第一幅風景就是紙上的韶山。光陰荏苒,今天,真真切切地看到了畫中的實物實景,時光的研磨,未見褪色,依舊如昨。
韶山群峰圍繞,西南有韶峰,為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導游介紹,相傳舜帝南巡時,在此演奏韶樂,百鳥競舞,得名韶山。公元一千八百九十三年的那個寒冬,一聲啼哭從這里迸出,毛澤東是長子,父親毛順生一心想讓大兒子種田做小生意,但兒子好讀書,心在山外,17歲那年毛潤之從韶山?jīng)_走向長沙,開始了政治革命家的生涯。
步入故居,堂屋、廚房、臥室、牛欄、豬欄、農(nóng)具間,依次而置,狹長的天井巧設中間。我在火堂前佇立,凝望著陳舊的灶頭,想象著當年跳躍的火苗。1921年冬,毛澤東悄然回到老家,就在這間火堂里,點著柴禾,他與弟弟毛澤民、毛澤覃,堂妹毛澤建圍坐著,剖窮根,明事理,引導弟妹們舍小家為大家,外出革命。外面的夜空黑漆漆、靜悄悄,火堂的樹樁燃得旺旺的、亮亮的,映照著四張年輕而又堅毅的臉膛——在大哥的影響下,弟妹們田也不耕了,牛也不養(yǎng)了,收拾好簡陋的家當,義無反顧地走出了韶山?jīng)_,走上了一條荊棘叢生的崎嶇之道。8年后,堂妹毛澤建在衡山血灑疆場,9年后小弟毛澤覃在江西犧牲,22年后大弟毛澤民在新疆被國民黨殺害。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偉人只有親身體會,才會吟出大氣豪邁的詩句。從弟妹到妻子、兒子,他的六位親人先后為國捐軀,可謂滿門忠烈。在中國歷史上,稱得上滿門忠烈的不多,楊家將算一個,岳飛算一個,毛澤東比前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移步毛澤東的臥室,一張舊式床,一張小桌子,墻上兩只鏡框里鑲著黑白照片。其中一幅是毛澤東三兄弟與母親的合影,這是當時他接母親去長沙治病期間,在照相館拍的。1959年主席回故居時,看到這張照片饒有興趣地問:“這是從哪里拱出來的呀,這張是我最早的照片。”“拱出來”在湖南話里是“冒出來”的意思。1925年6月的一個夜晚,這間臥室的閣樓上,毛澤東成立了中共韶山黨支部,吸收了四名新黨員,從此,點燃了韶山地區(qū)農(nóng)民運動的熊熊大火。在此,他寫出了《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創(chuàng)辦了20多個農(nóng)民協(xié)會,掀開了農(nóng)民革命劃時代的一頁。
蓑衣、斗笠、農(nóng)具、圓匾、桐油燈,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物件,靜靜地掛著,無聲地訴說著曾經(jīng)發(fā)生的一切。屋外的另一側是曬谷坪,少年毛澤東常在此翻曬谷物。踏過地間小壟,來到池塘前,時值初夏,荷葉田田的水面撐起一片碧綠,蓓蕾初放,粉紅搖曳。我在塘前留了個影,背景是荷塘與舊居,讓多年的情愫融于一汪清波。拾級而上,沿著曲折山道,在高大的松樹間前行,我找到了主席父母的合葬墓,青草萋萋。墓旁石碑鑄刻著毛澤東的《祭母文》,四言體,凡386字,字字真情,句句感恩。當年母親病危時,他在外鬧革命,得到消息后星夜趕回,還是未能見到最后一面,母親臨終時還不停地喊著潤之的名字。
走過故居旁毛主席就讀過的南岸私塾,倘佯在他幼年時放牛割草的田邊,處處人流如織,寂寞的山村因偉人的閃耀成為世人的向往。韶山一年的游客量超過千萬人,絕大多數(shù)是自發(fā)而來,他們要看看有什么不一樣,其實,山是普通的山,地是普通的地,只是偉人的不普通,對世界的認識不平常。假如毛澤東當年聽從父親之命,耕作務農(nóng),那韶山只是多了一個種田能手,中國則少了一個力挽狂瀾的巨人,國家還將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思想,是歷史發(fā)展的內(nèi)生動力,創(chuàng)新,是改革現(xiàn)狀的催化劑,古老質(zhì)樸的韶山?jīng)_,并不缺乏這種順時而為的活力因子。
毛家飯店,就是這種求變求新的符號之一。
夕陽西下,來到毛家飯店總部,飯店整潔規(guī)整,紅色喜慶。我們?nèi)硕啵瑒側胱晃焕咸途彶蕉鴣恚灰娝凉M頭銀發(fā),精神矍鑠。89歲的湯瑞仁用濃重的湖南口音向我們問好,隨后,轉(zhuǎn)過身去,指著墻上一幅大照片自豪地說,“這個抱小孩的就是我。”這張照片是1959年毛主席回韶山時拍的,主席與五位鄉(xiāng)親談笑風生,光著腳的是生產(chǎn)隊長,左邊抱孩子的就是湯瑞仁。當年她才29歲,又興奮又緊張,走到主席跟前對三歲的兒子講,快喊爺爺,主席擺擺手,風趣地說:“要不得,要不得喲,你兒子輩份大著哩。”這次見面讓湯瑞仁終身難忘。這張溫暖人心的照片,沒有領袖和平民之隔,沒有廟堂與山野之分,有的是濃濃的親情,滿滿的鄉(xiāng)情。這位舊社會逃荒討飯的女子,新社會翻身做主,她的心中蘊生出一個強烈的信念:“要接待好毛主席的客人。”湯瑞仁解說著自己的心路歷程,最后一句話是,“主席愛吃的紅燒肉,大家放開吃,不夠再添,只加肉,不加錢。”
(作者單位:江蘇無錫政務管理服務辦公室)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zhuǎn)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yè)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chuàng)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jīng)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fā)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yè),推動政府采購發(fā)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yè)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jīng)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yè)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fā)展事業(yè)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shù)剜]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