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采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需把握好兩個問題
優先采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需把握好兩個問題
■ 劉躍華
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于近日發布《關于運用政府采購政策支持脫貧攻堅的通知》(財庫〔2019〕27號,以下簡稱《通知》),鼓勵采用優先采購、預留采購份額方式采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各級預算單位采購農副產品的,同等條件下應優先采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通知》同時明確,貧困地區農副產品,是指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域內注冊的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出產的農副產品。
那么,這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具體分布在哪些省(市、自治區)呢?農副產品又包括哪些品目?執行《通知》各項規定的過程中,有必要弄清楚這兩個問題,以更好地實現精準扶貧、精準施策的政策初衷。
832個國家級貧困縣的分布情況
根據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2014年12月23日公布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名單》,這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分布在全國的22個省(市、自治區)。具體情況為:河北45個;山西36個;內蒙古31個;吉林8個;黑龍江20個;安徽20個;江西24個;河南38個;湖北28個;湖南40個;廣西33個;海南5個;重慶14個;四川66個;貴州66個;云南88個;西藏74個;陜西56個;甘肅58個;青海42個;寧夏8個;新疆32個。其中,香港、澳門、臺灣未計算在內。
不難發現,832個國家級貧困縣西多東少,中西部地區是我國國家級貧困縣的集中分布區,而北京、天津、上海、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沒有國家級貧困縣。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2017年有不少省(市、自治區)的貧困縣“摘帽”。以2016年為例,根據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官網公布的消息,這一年全國有28個國家級貧困縣“摘帽”,其中河北3個、江西2個、河南2個、重慶5個、四川2個、貴州1個、西藏5個、青海3個、新疆5個。2017年,又有125個國家級貧困縣“摘帽”,其中河北11個、山西3個、內蒙古1個、黑龍江5個、安徽1個、江西6個、河南3個、湖北2個、湖南5個、廣西1個、重慶3個、四川10個、貴州14個、云南15個、西藏25個、陜西4個、甘肅6個、青海7個、寧夏1個、新疆2個。由于2018年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尚未公布國家級貧困縣“摘帽”的名單,目前,國家級貧困縣的數量應該是679個。
我國國家級貧困縣數量呈逐年遞減的趨勢,這與《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所提出的脫貧目標是吻合的。相信在各地區、各部門以及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的脫貧攻堅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農副產品涵蓋的范圍
根據1987年制訂的《全國工農業產品(商品、物資)分類與代碼》(國家標準GB/7635),農副產品,是指農村地區擁有的種植業、養殖業、林業、牧業、水產業等產業進行初級加工形成的產品,分為植物類、動物類兩大類。
其中,植物類農副產品包括糧食、蔬菜、煙葉、茶葉、園藝植物、藥用植物、油料植物、林業產品和其他植物等,動物類農副產品包括水產品、畜牧產品、動物皮張、動物毛絨、其他動物組織等。當然,這些只是植物類和動物類各類農副產品概念的統稱,其外延的內容非常廣泛。如,糧食是指各種主食食科植物果實的總稱,包括小麥、稻谷、玉米、高粱、谷子和其他雜糧,以及經碾磨、脫殼等工藝加工后的糧食;畜牧產品是指人工飼養、繁殖取得和捕獲的各種畜禽,包括牛、馬、豬、羊、雞、鴨等,以及其整塊或分割的鮮肉、冷藏或冷凍肉、鹽漬肉等。
(作者單位:湖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