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機構拼的是人才軟實力
代理機構拼的是人才軟實力
——訪湖北中天招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劍
本報記者 王曉清
從華中科技大學控制工程學士、碩士到武漢大學技術經濟與管理博士,“80后”陳劍被公司以“專業人才引進”擔任副總經理,管理政府采購部,算是管理層為數不多的“少壯派”。然而記者面前的他卻有著超越年齡的老成持重,“這跟我曾經留校教書,又在國企和機關工作過有關吧。”陳劍說,這也是政府采購工作留下的烙印:理性思維、謹慎言行、信譽第一。
《中國政府采購報》:貴公司的政府采購代理業務大概占公司總業務多大的比例?
陳劍:公司2001年進入招標行業,2008年之后,公司領導非常重視發展政府采購業務,我們的業務額很快發展到了上億元,并占到了公司整個業務量的1/4。我也是在業務高速擴張時被任用的,政府采購代理業務對人才是非??是蟮?,需要相當素質的人才才能贏得信任。
《中國政府采購報》:何為“相當素質的人才”?
陳劍:公司目前專職從事政府采購業務的有8個人,畢業于“211工程”大學是最起碼的要求。我們的政府采購部部長是國家一級建造師,有著在大型單位擔任重大項目的經歷,既能做管理又能帶隊伍。這個部門的人,不僅待人接物符合公司的標準,專業水平提升快,業務拓展速度快,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學習能力極強,像政府采購出臺什么新規則,他們很快就能爛熟于心,繼而守法操作甚至去維護法律的權威。其實在我看來,代理機構拼的就是人才的“軟實力”。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什么2008年以后開始重視政府采購業務?
陳劍:政府采購是個朝陽行業,隨著國家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的增加,政府采購“蛋糕”自然會越做越大,隨著財政性資金概念的擴大,醫院、學校等采購都可能歸入政府采購的“籠子”。而對于一個企業而言,政府采購對公司品牌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在招標行業如果不在政府采購領域有所建樹,對承接社會業務都會有影響。
我經常對員工說,政府采購項目,哪怕只有十幾萬元,都要把它當成一個大項目來對待。不允許有半點馬虎。因為項目做砸了,可能破壞的是信任,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損俱損,公信力是這個行業生存的法寶,一旦失去,你就無法生存。所以說做政府采購業務,內功一定要練好。
《中國政府采購報》:怎么練好內功?
陳劍:練好內功的關鍵是要有專業化的人才。首先是選準專業,像機械、電子、建筑類專業人才。我們為什么能接圖書、體育器材、醫療器械、信息電子、裝飾裝修等方面的標?因為我們人員的專業面完全可以涵蓋這些領域。招標文件中最難、最精華的部分是什么?評分細則。專業對口才能明確理解技術參數,才能將得分多少按照主次劃分出來在評分細則里體現。
《中國政府采購報》:就是業內所說的專業技術人才?
陳劍:是的。我所希望的專業技術人員,是那種性格、言行很謹慎、保守,踏實肯干,專注本職,做事嚴謹的人。在我們公司,技術人員不需要去拉項目,拉項目是老總的職責。此外,員工的服務意識很重要,這個行業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擁有某種權力的錯覺,這是常見而致命的,事實上,我們做的是服務,有服務意識才能做好業務。
《中國政府采購報》:這么多專業人才聚在一起,怎么讓他們“1+1>2”?
陳劍:管理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在業務擴展快、人員擴充迅速的情況下。我們也在摸索,向國有大型企業學習,如何劃分部門和招標項目流程等,還引進ISO9001標準體系、電子化評標系統等來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我們的招標項目流程卡,每個步驟都有起草人、審核人等,需要進行簽字確認;政府采購項目通常按照專業分配給優化組合的4人小組,以做招標文件的為主,其他人配合,下一個項目可能換一個人做招標文件,其他3人再嘗試其他業務,這種“流水線”作業效率較高,也形成了4人相互監督與審查的制度,而且每個人都有機會熟悉整個項目流程,最后我還要進行統一把關等。
其次就是持續不斷地培訓。公司幾位老總每個月都要給全體員工做一次培訓講座;另外監管部門組織的培訓高屋建瓴,特別有針對性和說服力非常有必要。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