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電梯市場更需嚴把關
【保障房電梯采購專題】
本報記者 樂佳超
cnsphoto供圖
8月12日住建部發布通報,今年1月-7月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已開建721.8萬套。各地保障性住房項目的大量上馬,引得政府采購電梯市場同樣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市場超年產量3成
今年年初,國家提出今年建設1000萬套保障房,“十二五”期間計劃建設保障房3600萬套。在此背景下,電梯行業的業內人士紛紛把目光鎖定保障房項目。
“對電梯行業來說,保障房項目將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上海市電梯項目評標專家韓志和為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按一幢樓15層、1梯4戶計算,今年計劃開工的1000萬套保障房就會產生至少15萬臺電梯的需求。
據統計,今年我國的電梯產量將會超過40萬臺,1000萬套保障房帶來的15萬臺電梯的需求將超過我國電梯年產銷量的1/3,而今后5年3600萬套保障房所產生的電梯需求更是一個龐大的數據,這些對各電梯企業來說,宛如開啟了一個巨大的“寶庫”。
配置重安全輕裝潢
巨大的市場固然引得各電梯企業“熱血沸騰”,但也給采購環節帶來了不少困惑。
“與一般項目的電梯采購不同,保障房項目有其較強的特殊性。”一位做過保障房電梯采購項目的政府采購人士告訴記者,保障房項目相對更注重價格,所以,哪些配置可以省去,哪些配置必須嚴格要求,如何以較低的價格買到合適的產品,這些一度困擾著他們。
對此,天津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教授萬健如認為,保障房工程是重要的民生項目,往往倍受關注,而且相對一般住宅樓,保障房的住戶通常更為集中,所以它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一定要比普通的項目更有保證。“電梯有很多部件,但是最關鍵的是控制器、門機、曳引機及驅動器這幾大部分。采購時,這些關鍵部分一定要請專業人士認真把關,嚴格篩選。”萬健如表示,保障房電梯的內部裝潢不用太好,應以簡單為主,如提前報站等一些與安全性無關的技術也可以舍棄,但與安全性相關的技術及部件一定要嚴格要求。
“目前有些項目采購人不懂電梯,所以招標文件的要求往往超配嚴重。”韓志和表示,很多項目往往要求電梯的載重量和速度比實際需求高,這樣不但增加了采購成本,也會平白增加能耗,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因此,他建議保障房電梯的載重量應按實際需求進行嚴格測算,速度也要根據層樓間距、層站數以及提升高度來確定。“轎廂和各層站門的材料在選擇上也有講究。相比不銹鋼,這些地方用鋼板制作更為實用,價格也可以便宜不少。”
評分降價格升服務
“現在保障房電梯項目價格分通常占50%,這有點太高了。我覺得價格占30%就夠了。”在天津市電梯項目評標專家馬濟祥看來,目前不少保障房電梯采購項目的評分設置不盡合理。價格分占比過高,低價中標,這樣很難選到真正性價比高的產品。
同樣,韓志和也認為,占50%的價格分過高,甚至很多項目的技術分也可以適當減少。“保障房項目更多采用的是中低檔電梯,這類電梯其實技術上各品牌已經相差不大了。”韓志和建議,要加大售后服務分值的占比,這方面至少應有10%的分值。
在一些保障房電梯采購項目的招標文件中,經常可以發現對企業業績、市場占有率等的要求,它們或是資格條件,或是以加分選項的形式出現。“這些要求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的情況,但還應設置一些減分的選項。”萬健如認為,每個品牌的電梯都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對此,可以設置一個減分選項,對發生過重大事故的品牌進行減分,這樣既能保證評標的公平,選出真正好的產品,同時也能促進電梯企業更重視自身產品的安全性。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