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近日在梅地亞中心舉辦第四場新聞發布會
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
本報訊記者吳敏報道近日,記者從生態環境部官網了解到,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舉辦第四場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副部長黃潤秋、翟青就”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從萌芽起步到蓬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謀劃開展了一系列具有根本性、長遠性、開創性的工作,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乃至生態文明建設從實踐到認識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具體體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一是戰略部署不斷加強。70年來,我國先后提出并確立保護環境為基本國策,可持續發展為國家戰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形成并確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生態文明寫入了憲法和黨章,生態環境保護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要和突出。
二是治理力度持續加大。70年來,我國污染防治方式不斷創新、領域不斷拓展、力度不斷加大。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決向污染宣戰,發布了三個“十條”,就是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
三是生態保護穩步推進。70年來,我國堅持生態保護與污染治理并重,實施保護天然林、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保護重大工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推動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中國人民生于斯、長于斯的家園日益美麗動人。
四是制度體系逐步完善。70年來,我國堅持依靠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從“32字”環保工作方針,到八項環境管理制度,再到生態環境指標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指標。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排污許可、河湖長制、禁止洋垃圾入境等制度出臺實施,生態環境治理水平有效提升。
五是體制改革不斷深化。70年來,從1974年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正式成立,到1982年在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設立環境保護局,到1988年成立國務院直屬的國家環境保護局,1998年升格為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再到2008年成立環境保護部,成為國務院組成部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垂管等改革舉措加快推進。2018年3月組建生態環境部,統一行使生態和城鄉各類污染排放監管與行政執法職責,并整合組建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隊伍,生態環境保護職責更加優化強化。
六是執法督察日益嚴格。70年來,我國基本形成了以環境保護法為龍頭的法律法規體系。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立法力度之大、執法尺度之嚴、守法程度之好前所未有。先后制修訂9部生態環境法律和20余部行政法規,“史上最嚴”的新環境保護法自2015年開始實施。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累計解決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15萬多個,第二輪第一批督察共交辦群眾舉報問題約1.9萬個,有力推動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
七是國際合作不斷擴大。70年來,我國批準實施30多項與生態環境有關的多邊公約或議定書。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率先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引領全球氣候變化談判進程,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自覺扛起建設生態文明的政治責任,傳承黨的紅色基因,擦亮國家發展的綠色底色,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