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規范縣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思考
進一步規范縣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思考
■ 段雅純 張華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單位履行職能、保障運轉以及提供公共服務的基礎。當前,部分地區基層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為例,梳理分析當前縣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建議。
現狀分析
當前,該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薄弱環節和不足典型表現為:
一是資產購置預算編制缺乏論證。由于每年的資產配置計劃是在上年度九月左右進行,在對資產需求計劃進行統計的過程中,受經費限制,并非所有的資產購置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因此各部門往往會提出超出實際需求的采購計劃,以備不時之需。財務部門在編制資產配置計劃時,未對當前的資產存量情況進行摸排,也未對資產使用狀態進行評估,缺乏論證,僅僅是匯總采購需求。財政部門各職能股室在審核資產配置預算時又會以各種理由為管理單位爭取,導致來年新增資產增加,很多尚可使用的資產被閑置,造成國有資產浪費。
二是缺乏有效的資產績效評價機制。多數行政事業單位對資產管理績效評價的意識比較淡薄,存在重購置輕管理、重錢輕物的思想,認為國有資產資金來源于財政撥款,資產使用的好壞與自己無關,資產無法使用了就申請重新購置,資產使用效率低下。
三是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脫節。主要表現為資產購置不及時辦理財務手續,有的接收調撥或捐贈資產長期不上賬,有的資產隨意報廢、報損,導致資產臺賬與財務核算不符,資產的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相脫節。
四是經營性資產收益不高。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公開招租必須實行“評估-公開招租”的程序,但由于該區國有資產交易平臺沒有實質性運行,造成經營性資產的收益低下。究其原因,一是公開招租流于形式,沒有真正進入平臺實行公開競價招租,往往由原承租人按不低于評估價格續租,經營性資產的價值沒有真正體現。二是評估價格過低。評估機構的選取由資產使用單位負責,承租人為了低價續租,存在與資產使用單位、評估機構串通的現象,導致評估結果低于同地段同品質出租資產價格。三是財政、國資部門的監管處于兩難境地。財政、國資部門在負責對經營性資產評估報告核準或備案時,雖然認為評估結果明顯與市場價有很大差距,但對評估機構是國有資產評估合法備案機構、評估人員具有評估資質、評估方法恰當的評估結果,必須予以備案或核準,原因是財政、國資工作人員大多不懂評估,對評估報告挑不出站得住腳的毛病。此外,根據評估法,由評估機構對評估結果負擔法律責任,財政、國資部門對上述評估結果不予核準缺乏法律法規依據。
對策建議
一是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有機結合。根據財政部相關管理辦法,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應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為徹底解決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脫節的問題,應從行政事業單位各項職能職責履行的客觀需求出發,根據資產使用績效與存量狀況,遵循“調劑-租賃-購置”的順序合理安排,對資產配置預算加以細化,科學創設資產配置機制,針對大型設施設備,實施共享共用機制,探索推進“公物倉”建設,促進資源整合,同時提高資產的動態化、網絡化、信息化管理,實現財政對資產的全程控制,避免重復購置和低效使用。
二是推進資產使用績效評價。科學利用評價結果,加大對資產使用的績效評價,將資產使用績效評價結果與單位資產購置、項目資金和業務費分配掛鉤,讓各單位像重視資金分配一樣重視資產使用,提高資產使用效率,減輕財政支出壓力。
三是強化培訓,提高認知。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培訓,壯大資產管理隊伍,提高規范化資產管理的知曉率,可開辦多層次的專項資產管理培訓班,編印資產管理法規制度手冊,加大宣傳學習力度,強化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國家所有、政府分級監管、單位使用的管理體制,夯實“行政事業單位擁有資產的使用和日常管理權,但不具備資產的處置權”的理念,提高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對國有資產的認知度,杜絕隨意處置、違規處置國有資產的現象。
四是加大監督檢查和問責力度。將資產管理提升到資金管理的高度,像管資金一樣管理資產,壓實資產層級管理責任,審計和財政監督部門應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將資產管理納入經濟審計和財政重點監督檢查范圍,與本級紀委監委密切配合,對違規使用、處置國有資產的嚴格追究責任,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形成打擊資產違規行為的高壓態勢。
五是推動資產交易平臺化。規范制度建設,進一步修訂和完善國有資產產權交易、出租、處置等進場交易流程。建議在全區推廣夷陵醫院停車場經營權公開競價招租的成功經驗,將房產出租、資產租賃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努力將一定規模和數量的國有資產交易(含產權交易、出租交易等)全部趕進合法的交易平臺,以評估價為底價,實行公開競價交易,改暗箱操作為陽光工程,接受社會監督,實現國有資產收益翻倍增長的目標。
六是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加強會計人員業務培訓,規范賬務處理。完善資產清查制度,各單位要建立切實可行的資產盤點、處置機制,規范國有資產的業務流程。充分發揮信息化優勢,將單位的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緊密結合,確保各單位網上資產與實物資產一致,做到“網賬相符、賬實相符”,網絡資產卡片信息完整,及時準確反映資產的實際情況。
(作者單位:段雅純,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張華,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財政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