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會”文藝復興三杰
【文化】
“拜會”文藝復興三杰
■ 賀震
相信在我國只要有初中以上文化的人,大約都知道意大利那個從小畫蛋、成年后畫出《蒙娜麗莎》的達·芬奇;只要對西方藝術稍稍有點關注的人,大概都能說出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這三個響當當的名字。這三位震爍古今的藝術大師,被稱為“文藝復興三杰”。如果拋開文藝復興,藝術史是殘缺的;如果撇開這三人,文藝復興是不完整的。不管是否從事藝術工作,若能親眼觀賞三人的作品真跡,都是人生幸事。若能一次同時觀賞三位巨匠的作品真跡,那更是難得的人生幸事。
中央和江蘇省共建的國家級博物館——南京博物院,也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上一個春節長假,我在這里舉辦的“世界巨匠——意大利文藝復興三杰”跨年特展上,好好“拜會”了文藝復興三杰,充分享受了這世界頂級的藝術盛宴。
意大利是人文主義文學的發源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藝復興的三顆巨星和先驅者,被稱為“文藝復興前三杰”。14-16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藝術臻于成熟,其代表畫家有被譽為“美術三杰”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這三人被稱為“文藝復興后三杰”。通常講“文藝復興三杰”,系指“后三杰”。
達·芬奇最著名的作品,無疑是譽滿全球的《蒙娜麗莎》。十多年前,我曾在法國盧浮宮博物館參觀過。那次參觀時,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實在太多,而安保又非常嚴格,只能隔著一道繩子攔起的約4米左右的隔離區遠遠地張望那不可捉摸的神秘微笑。而《蒙娜麗莎》的尺幅其實不大,因此根本談不上觀賞,只是匆匆地現場感受了一下《蒙娜麗莎》的氣場而已。
南博這次展覽的包括達·芬奇及其追隨者的16件繪畫作品,最為珍貴的是達·芬奇的《美麗公主》。這是一幅繪于羊皮紙上的盛裝打扮的青年女子側面像,畫中女子身著15世紀90年代米蘭宮廷裝扮,貌美而具有個性,散發著“理想之美”。分析認為,這位美麗公主是達·芬奇曾效力過的米蘭公爵斯福爾扎即將出嫁的女兒。在繪畫技巧上,《美麗公主》運用了達·芬奇發明的暈染法。其運用此技法繪制的《蒙娜麗莎》那似笑非笑的神秘微笑,曾經讓無數人魂牽夢繞。難得的是,觀者可以近距離反復欣賞這位美麗公主。
有意思的是,該畫歷經坎坷,在很長的時間里被認為是19 世紀不知名的德國浪漫主義畫家對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模仿之作。后來,牛津大學教授慧眼識珠認定是達·芬奇的畫作,并得到科學藝術界的確認。由此,漂泊在外的《美麗公主》重歸達·芬奇名下。
收藏界的鐵律真是令人感慨。同一幅畫,確認是名家所作,頓時價值連城身價百倍,眾人膜拜。但畫還是那幅畫。
通過語音解說器,展覽還向人們介紹了達·芬奇天才的故事。他年輕時,有一次幫老師在一幅名為《約翰為基督洗禮》的畫中畫了一個小天使,結果其水平超過了老師畫的其他所有人物。這位在當時已很有名氣的老師羞愧難當,從此不再涉獵繪畫,只搞雕塑了。其取材于《圣經》中耶穌被他的門徒猶大出賣的故事,為米蘭圣瑪麗亞修道院食堂精心創作的壁畫《最后的晚餐》的巨大成功,竟致以后的畫家沒人敢再涉足這個題材。這兩個故事頗類似李白游黃鶴樓觀崔灝詩的情形,令人敬仰,令人感慨。
文藝復興時期的第二位大藝術家,是米開朗基羅。米開朗基羅出生于佛羅倫薩附近的卡普萊斯。26歲時,在佛羅倫薩完成了他整個藝術生涯中最重要的雕像之一、舉世聞名的《大衛像》,奠定了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地位。米開朗基羅不到30歲時,藝術風格已趨于成熟,成為被公認的藝術大師。他創作的人物雕像雄偉健壯、氣魄宏大,充滿了陽剛氣息和無窮的力量。
但我們不要以為米開朗基羅只是雕塑家,他還是偉大的畫家、詩人和建筑師、軍事工程師,他的壁畫《創世紀》《最后的審判》創造了足以讓整個世界傾倒的奇跡。
在完成《創世紀》的25年之后,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教堂進行了第二次大創作。即在教堂祭臺后方面積接近200平米的整面墻上創作《最后的審判》(也被譯為《末日的審判》)。整個畫面多達400多個人物,氣勢磅礴,又充滿細節,為世人留下了很多可以研究學習的藝術表達方式。
米開朗基羅的創造力與活力驚人,直到89歲去世之際仍堅守創作崗位。
拉斐爾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他的作品被稱為“人文主義及文藝復興世界的頂峰”。
與米開朗基羅89歲的高壽相比,拉斐爾37年的生命確實過于短暫。而這短暫的生命,卻又偏巧生在與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這兩位最偉大的巨匠差不了多少年的年代。在短暫的生命歷程中,拉斐爾找到了“第三條路”,那就是對各畫派大師的藝術特點均認真領悟,博采眾長,進行綜合與超越,形成獨具古典精神的優雅、秀美的風格,從而成為文藝復興盛期最紅的畫家,取得了和達·芬奇、米開朗基羅鼎足而立的巨大成就。
拉斐爾善于把“神”畫成具有“人”的形象,他的一系列圣母畫像,和中世紀畫家所畫的同類題材不同。他筆下的圣母就是生活中神態優美、心地善良的普通母親,都以母性的溫情和青春健美而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他的代表作壁畫《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組成的三角形構圖,莊重均衡,圣母和耶穌的體態健美而有力量,表現了母愛的幸福與偉大。畫面和諧而安詳、純凈而優雅、精致細膩而又寧靜完美,體現了拉斐爾獨特的畫風和人文主義思想。
簽字大廳是教皇用來簽署重要文件的地方,拉斐爾畫在簽字大廳的《雅典學院》彰顯了文藝復興精神,被稱為“文藝復興第一畫”。基督教是一神教,排斥所有非基督的神學體系。但在這幅畫中,拉斐爾的筆下除了古希臘時期的名人,還畫上了古希臘的神——阿波羅和雅典娜的塑像,這無疑是非常大膽的文藝復興精神體現。此畫之所以被稱為“文藝復興第一畫”,不是因為這幅畫的繪畫技巧、藝術成就最高,而是因為這幅畫最能代表文藝復興精神。
拜會三杰,與世界杰出藝術家跨時空對話,對波瀾壯闊的歐洲文藝復興增強了解的同時,對西方藝術的發展史也有了一個更為深刻的理解。這是那個春節假期一個難得的收獲。
(作者單位: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