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古道,訪民居
【游記】
走古道,訪民居
■ 繆菊仙
暮春的最后一天,是青年節。陽光無邊燦爛,春已準備隱退,欲將世界拱手相讓。這樣的時節,山野的野草莓成熟了,這種被鄉人稱為“藐”的紅果子此時正欣欣然耀眼在山野各個荊棘旮旯里。
去九華周公山吧,有古道、古民居,有名目繁多的草木。當然,酸酸甜甜的藐是定不能錯過的。
山林里,層層疊疊深淺不一的綠養著眼。草木靜靜葳蕤著,野花幽幽地開著,鳥雀們東一聲西一聲啁啾著。蔥蘢竹林里臥著一條古道。陽光在竹葉間穿梭,一不小心撒下星星點點的光影,閃動在蜿蜒而上的石板路上。穿林而過的風飽含迷人的氣味,清新青草味、新鮮泥土味、不明就里的花香味……深深交融,簡直是鼻尖盛宴。
古道兩側,藐俯拾皆是。鮮紅的果子晶瑩透亮,只要你眼神一閃,它必朝你調皮地擠眉弄眼,滿是誘惑。摘了入口,香甜多汁,妙不可言。正陶醉在舌尖美味里,沒承想,停在泡桐樹上的一只鳥正在高處俯視我,“咕嘎嘎”叫得急切,粗沉的聲音里滿是怒氣。真是鳥中葛朗臺,小氣得不成樣,藐這么多,你吃得,我吃不得啊!
偶有發育遲的筍,此時仍頂著棕褐色的外衣,拼了命往上躥,仿佛能聽得見噌噌拔節的聲響。吃顆藐的功夫,一寸又上去了。“筍因落籜方成竹”,成了竹以后便整日想著天上的事,瞅瞅悠游的云,望望湛藍的天空,是美事。
一根粗壯的木頭橫亙在古道正中,成拱門狀,像一位母親敞開懷抱,成了古道獨特的風景。這棵叫甜櫧的倒木頗有沙漠胡楊的風骨,堅忍不屈。葉子脫落,枝干大部分枯萎,但倒而不朽。明明連根拔起,卻在倒伏的一端牢牢抓住大地,頑強地靠僅有的一點根須汲取養分。春天里,粗壯軀干正中抽發新枝,長成盆景,蔥郁如畫。
行走古道中,怎么都想像不出竹林深處有人家。正疑惑,忽見柳暗花明又一村——周公山村。一幢幢錯落有致的黃泥房赫然眼前,斑駁的墻壁流動著歲月滄桑。它們在安靜的竹林佑護下,甘守清冷和寂寥。原來居住此地的山農依托下山脫貧的好政策,已基本移居山下繁華的集鎮生活,僅剩不愿下山的六戶均是上了歲數的老人,固守著老屋,守著與世無爭的光陰。一黃姓老伯告知,早在五百多年前一福建黃姓祖先因避難而遷至此地,從此開始繁衍生息,耕讀傳家。村民姓黃而不姓周,為何叫周公山也頗令人費解。
走在村里,與世隔絕的寧靜,全然忘卻塵世凡俗的瑣碎。黃土夯就的黃泥房,書寫著不同尋常的門楣,“東有啟明”“勞創秀庭”。山農淳樸,如此期許,亦如此實踐。回歸自然,敬畏天地,踏實用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黑色的煙囪里飄出灰白的煙,炊煙裊裊升騰,飯菜的香味裹著淡淡的草木煙熏味,十足人間煙火味。一只中華田園犬好奇地盯我一眼,象征性地吠叫,等走近了,又落荒而退,“汪汪汪”的叫聲隨炊煙遠去。走進一戶農家,老婆婆正在昏暗的灶頭切著土豆片,土豆是剛從后院挖出的,黃澄澄,一看便是土種,粉糯的那種。“婆婆,怎么要燒這么多土豆,吃得完嗎?”“嗯,吃得完,和狗一塊吃的。”老婆婆一笑,露出僅有的三顆牙。在老人眼里,人與狗,人與草木是平等的。
山林、草木、古道、民居、老人與狗,沐浴在陽光里,安然享受著春夏之交季節給予的恩典。
汪曾祺說:“人活在世上,一定要愛著點什么,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人在山野,和草木親近,和古道親近,和一處處尚存的老屋親近,和老屋里的老人親近,會油然而生柔軟的情愫。
(作者單位:浙江省衢州市政府采購中心)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