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練攤賣苦瓜
【歲月】
年少練攤賣苦瓜
■ 何金嵐
少時家貧,擁有一雙塑料涼鞋是我最大的夢想,每到夏天,我就跟母親吵吵要新涼鞋。禁不住我的死纏爛打,母親終于答應,但條件是買涼鞋的錢得自己去賺。
母親種的白苦瓜,個頭不大,一個個晶瑩剔透,在陽光的照耀下發(fā)出白玉般的光暈。白苦瓜口味沒有綠苦瓜苦,口感脆、水分足。吃膩了肉食的城里人,把苦瓜當作清熱消暑、減肥排毒的“座上賓”,鄉(xiāng)下人不愛吃,城里人卻對它情有獨鐘。為了賣個好價錢,鄉(xiāng)親們都愿意舍近求遠,爬一個時辰山路,到鐵山城里賣苦瓜。
盛夏,凌晨四點,天沒亮,挽一籃苦瓜,我和大嬸、菊花姐、冬蘭一起出門。山路彎彎,夏天草木瘋長,腳上的藍布鞋被露水打濕。藤籃里的苦瓜越來越重,我一路不停變換姿勢:單手提、雙手抱、弓背駝、肩上扛,約摸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已累得呼哧呼哧喘氣。大嬸肩上的扁擔從左到右拉鋸式地變動,看我實在體力不支,讓我把籃子里的苦瓜均勻倒在她的兩個籮筐里。我卸掉了重負,心情大好,舉著空籃子蹦蹦跳跳在最前面披荊斬棘。一行人艱難爬過月兒山,越過熊家境,一座山凹里的鋼鐵之城沐浴在晨曦中。
到鐵山城區(qū)三岔路口,天已經(jīng)大亮。早市一片喧騰,大嬸的一擔豆角、黃瓜被菜販一秤稱了去,相當于批發(fā)。一會兒工夫,菊花姐和冬蘭的菜也被一搶而空。我的苦瓜一條都沒賣出去。日上三竿,早市的人越來越稀,一大藤籃苦瓜,和我一樣委屈巴巴地等人垂青。
“白玉苦瓜、白玉苦瓜,便宜賣咯!三毛一斤……”菊花姐的叫賣效果明顯。母親的白玉苦瓜被四五個人包圍,我手忙腳亂,動作笨拙。好不容易馴服秤桿和秤砣,人家問我多重,我傻眼了,瞪著秤桿上星羅棋布的白點,一片茫然。大嬸知道我不識秤,幫我稱瓜,讓我負責算賬、收錢。“一斤三兩、一斤三毛,一兩三分,三兩九分,三毛九分,收五毛,找零一毛一。”我開始碎碎念。“二斤八兩,收錢。”我臉漲得通紅,半天算不出來。“八角四。”旁邊沒跨過學堂門的冬蘭脫口而出:“其實算賬很簡單,不能死算,有時要先湊整再減,按三斤算,再減二兩。”這讓我這個村里唯一的“高材生”打心眼里佩服,原來生活才是真正的教科書。生活多艱,練攤不易。菊花叫賣、大嬸稱重、冬蘭算賬,成就了母親的白玉苦瓜登堂入室。
緊緊攥著一大摞帶有手溫和汗腥味的毛票,我不舍得一下子花出去,但最終禁不住魚嘴白塑料涼鞋的誘惑,四塊五角毛票實現(xiàn)了我的夢想。這雙用白玉苦瓜辛苦賺回來的涼鞋穿爛了我都不舍得扔。
很多年過去了,到了穿涼鞋的炎夏,都會勾起我年少練攤賣苦瓜的心酸往事。人到中年,歷經(jīng)世事滄桑,方能體會母親讓年少張狂的我賣苦瓜的良苦用心。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咸寧市稅務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yè)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chuàng)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jīng)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fā)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yè),推動政府采購發(fā)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yè)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jīng)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yè)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fā)展事業(yè)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shù)剜]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