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紡織品貨物和服務綠色采購新標準有何新意?
歐盟紡織品貨物和服務綠色采購新標準有何新意?
■ 本報記者昝妍
近日,歐盟官網發布了最新的紡織品貨物和服務綠色采購標準指南。該指南為所有歐盟成員國及其公共部門的紡織品貨物和服務采購提供綠色標準。該標準為自愿性標準,采購機構可根據其意愿將這些標準納入招標文件。指南共有四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為歐盟織品綠色采購標準的政策制定背景和框架;第二部分是針對歐盟公共采購不同階段提出紡織品綠色采購建議;第三部分為歐盟紡織品綠色采購中技術標準和獎勵標準所需的不同紡織品的生態標簽及其認證;第四部分為歐盟紡織品綠色采購項目案例示范。
據悉,歐盟針對21類產品或服務制定了綠色采購標準,采購機構可直接將含有驗證方法的標準內容引入其招標文件中。歐盟根據對環保要求的嚴格程度將綠色采購標準氛圍兩個級別:第一是,核心標準。它適用于所有歐盟成員國采購機構,著重強調關鍵環境影響,涉及驗證過程最少且成本開支最低;第二是,綜合標準。適用于對產品或服務環保要求更高的采購機構,包含環境影響和延伸環境影響,要求對相關標準進行驗證,開支成本相對較高。歐盟綠色采購標準幫助采購機構識別產品或服務產生的關鍵環境影響,提供相應的綠色采購措施,同時推薦技術標準、獎勵標準等環節適用的核心標準和綜合標準,以及各個標準指標所使用的驗證方法及條件。技術標準是與紡織品產品或服務的特性有關的最低合規性要求,所有招標都必須滿足。
歐盟紡織品綠色采購標準的政策制定背景和框架
2014年歐盟修訂了公共采購指令(2014/24/EU),其中最大亮點之一便是引入了生命周期成本法,鼓勵公共部門和采購機構考慮采購行為的全部成本。例如,商品生產過程中是否會對環境造成破壞,也將成為競標過程中的重要因素。正如歐洲環境局(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簡稱:EEA)所強調:“紡織品在歐洲制造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紡織品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從纖維生產、紡織品織造、售賣、消費,對織物進行洗護直至最后丟棄,都會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以棉花為例,其約占全球紡織業纖維消耗總量的30%,而種植棉花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農藥和肥料。另外,鑒于紡織面料與服裝制造體量龐大的那些國家對化學燃料的依賴性很強,據數據顯示,生產1公斤面料平均將產生23公斤溫室氣體。此外,由于“快速時尚”的興起以及服裝價格的相對下降,每年歐洲人均消耗紡織品26公斤,丟棄紡織品11公斤。為了遏制紡織品相關的環境壓力和影響,需要大規模實施循環經濟解決方案,如歐盟紡織品綠色采購標準等有效政策的支持。歐盟更新的紡織品綠色采購標準是專門為解決紡織產品全生命周期中的主要環境問題而設計的,重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紡織品中的纖維種類選擇;紡織品領域禁用和限制的化學物質;紡織品的耐久性、適用性和延長使用壽命的加工方式;紡織品使用過程中的節能、重復使用和回收設計方案。
對不同采購階段紡織品綠色采購標準的建議
首先是采購準備階段。采購程序的準備階段至關重要,如果準備工作執行良好,可能會取得比預期更好的采購結果,同時還能有效的避免項目流標。這一階段的具體工作包括:第一,對本次采購項目需求評估。在對紡織產品或服務的采購流程之前,建議公共部門和采購機構不僅評估所需的確切內容,如采購數量和所需產品、服務的特征,而且還要確定采購是否符合實際需要(比如是否可通過洗滌、干燥等方式恢復原有產品)。第二,對以前相同或類似產品服務的采購經驗進行評估。通過評估以前類似產品、服務的采購程序績效,以便從過去的經驗獲取有益信息并優化本次采購流程。這方面可能涉及與其他公共部門或者相關技術專家進行咨詢或信息交流。第三,對潛在的環境影響評估并確立環境目標。一旦確定采購標的,就要廣泛地了解所采購的紡織產品或服務對環境的潛在影響。比如,碳排放、水資源污染、土地浪費等等。第四,市場調查與咨詢。在不違反歐盟公共采購指令(2014/24/EU) 的規定的情況下,采購機構可以通過事先發布采購信息進行市場調查和咨詢。根據特定紡織產品和服務采購的特征,市場調查和咨詢可圍繞以下問題展開:有機紡織纖維市場的可用性產品;其他/替代纖維類型或混合物的可用性、屬性和潛在用途;市場上提供的紡織纖維和產品的來源;使用或潛在使用回收材料;紡織纖維或產品的回收能力;環保服務解決方案的可用性。第五,全生命周期成本預估。采購機構須了解產品的各個生命周期階段的成本。第六,探索聯合采購的可能性。通過聯合采購可將本公共部門的采購需求與其他公共部門的采購需求相結合,一方面,通過批量采購提高采購效益;另一方面,能夠匯集有關綠色紡織產品或服務的環境、技術和市場知識降低行政成本。
其次是采購階段。在實際采購過程開始時,有必要為每個特定的項目選擇最適當的采購方式。歐盟公共采購指令(2014/24/EU)中規定的采購方式包括公開招標、限制性招標、競爭性談判、競爭性對話、創新伙伴關系。后三種方式比公開招標或限制性招標有更大的靈活性,因此它們成為更適合復雜采購合同的潛在選擇。具體到紡織品綠色采購,建議采購機構應能夠為特定招標項目制定綠色采購標準,同時,可參考歐盟紡織品綠色采購標準指南作為主要信息來源對于潛在的環境影響,進行技術標準編制。重要的是在招標文件中明確指定與每個綠色采購標準相關的驗證要求,包括需要提供哪些證明以及何時提供證明。所需證明可包括:關于紡織品生產的碳排放;生態標簽、第三方機構環保認證;交易記錄,例如允許追溯原始紡織品中的纖維含量; REACH聲明;用戶說明,例如關于如何去除或覆蓋印刷徽標或紡織品上的商標;書面承諾,例如關于未來備件和配件的可用性;過去的經驗描述,例如關于供應鏈中合規性的管理等等。
最后是合同履約階段。這階段包括:第一,監督合同履行。特別是在服務類紡織品采購方面,而且在涉及例如反復交付或分階段交付的紡織品合同中,有必要確保持續遵守招標要求。除其他事項外,這可能涉及定期變更,測試結果,但是,此類性能階段要求(包括違規情況下的潛在制裁)需要在招標文件中明確規定為合同績效條款。第二,對本項目的績效評估。在采購階段之后,公共部門和采購機構應對采購項目進行績效評估,一方面,評估與初始環境目標相關的績效;另一方面,為此類采購積累經驗,幫助改善未來的采購。
歐盟紡織品綠色采購中所使用的環境標簽和認證
紡織品產品和服務的招標中對環境的要求、評估和驗證復雜,可能需要技術專長和分析。與紡織品和服務有關的公認的國際,歐洲和國家環境標簽或認證不僅可以作為參考通過定義各個綠色采購標準,它們還可以提供一種簡便、省時且有效的第三方驗證方法。一些與紡織品最相關的標簽或認證包括:歐盟紡織品生態標簽、北歐白天鵝、藍天使、國際環保紡織協會的 Oeko-Tex標準認證、全球有機紡織品標準 (GOTS)。本次歐盟更新的紡織品綠色采購標準建議如文中圖表所示。
歐盟紡織品綠色采購案例示范
歐盟紡織品貨物和服務綠色采購標準指南提供了紡織品綠色采購示例旨在為歐盟公共部門和采購機構在紡織品采購時,如何運用綠色采購標準提供借鑒意義。
以下為案例詳細內容。綠色采購項目名稱:T恤(減少環境影響的T恤);采購總技術規范:應滿足歐盟紡織品綠色采購標準。
具體技術標準1:棉纖維的核心標準與綜合標準要求,用于履行合同的T恤棉纖維含量不得少于60%,且棉纖維符合歐共體法規(EC)第834/2007號規定和美國國家有機計劃(NOP,USDA)規定,并由有機檢測機構 LACON GmbH(DE-OEKO-003)進行認證,同時可接受該機構的定期檢測。另外,棉纖維還須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中IPM計劃、歐盟可再生能源使用指令2009/28/EC定義的原則進行種植。該技術標準的驗證要求為,投標人需提供有機或IPM生產的有效認證以及對棉含量并提供可追溯性的交易記錄。采購機構可接受的生態標簽或認證包括:第一,有機方面:歐盟有機認證(Ecocert)、美國國家有機計劃(NOP)、國際有機農業聯盟(IFOAM);有害物質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瑞士優質棉花倡議認證(Bettor Cotton Initiative)、非洲棉制品(CMiA)、公平貿易認證(Fair Trade Certified)。
具體技術標準2: 聚酯纖維再生含量(也稱再生聚酯)的綜合標準要求,用于履行合同的聚酯纖維中至少有20%以循環再造的方式取得。該技術標準的驗證要求為:投標人必須證明聚酯纖維的生產線所用的材料有第三方提供的可回收再用含量及其可追溯性的證明。也可使用ISO14021,ISO9001或同等標準。
具體技術標準3: REACH指令和SVHC清單的核心與綜合標準要求,投標人必須聲明、標示最終所投產中SVHC含量超過0.1%的物質,并提供安全使用信息。
獎勵標準為投標將根據以下獎項類別和權重進行評估:價格(60%);質量(30%);環保表現(10%)。
獎勵標準1:棉纖維。此招標示例對有機/ IPM棉的最低要求為60%。因此,獎勵標準可以用來解決剩余的40%的內容。可將這40%分成四個區塊,每個區塊價值2.5分,以達到10分對應于環境績效獎類別的10%權重。該標準的驗證為,僅用于紡織品的藍色天使(Blue Angel)標簽直接保證有機天然纖維含量為100%。之前在技術標準1下引入的所有其他生態標簽或認證方案(歐盟生態標簽、全球有機紡織品標準(GOTS)、北歐白天鵝、OEKO-TEX 100)都需要進一步評估。 如果技術標準中的最低標準過高(例如100%有機棉含量),則采購機構可能收不到任何有效的投標報價。因此,建議除非確定市場中有可以滿足公共部門采購需求(例如,通過事先的市場分析),否則建議招標文件中設置較低一些或更切合實際的獎勵標準,因為在眾多投標參與者中,此標準可能會激發供應商額外的努力,而不會影響招標的成功。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EH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