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中的情懷
【書香】
家書中的情懷
■ 李仲
《重讀抗戰家書》中《彭雪楓致妻書》(1942年12月3日),每每讀來,都令人為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家國情懷、鐵骨柔情怦然心動。
彭雪楓,1907年生于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是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杰出的指揮員、軍事家,曾任新四軍4師師長、淮北軍區司令員,1944年壯烈殉國,是抗日戰爭中新四軍犧牲的高級將領之一,被毛澤東、朱德譽為“共產黨人的好榜樣”。
彭雪楓和妻子林穎,是一對在抗日烽火中走到一起的革命伴侶。1941年婚后,他們仍分居兩地,只能鴻雁傳情,這封信就是其中的一封。透過厚重的歷史云煙,回望1942年的11月,日偽軍集結重兵對淮北蘇皖邊區根據地進行大掃蕩,企圖殲滅新四軍4師主力。彭雪楓率領部隊晝伏夜出,靈活機動地打擊敵人,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這封家書就寫于“三十三天反掃蕩”即將勝利的前夕。處理完軍務,雖已深夜,將軍還是在油燈下提筆給妻子寫信。“這一仗給敵人打擊最大,老百姓轟傳后也越發厲害!都說新四軍的計策高妙,打仗能干。”將軍在信中與妻子分享勝利的喜悅,并由衷地感慨“殺傷鬼子六十余名,實在痛快”。信中還介紹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國共抗戰的時局,對抗戰的前景充滿信心。總結反掃蕩經驗,將軍在信中還引用了高爾基小說《母親》中的一段話:人們是不信任赤裸裸的說話的,非吃苦頭不可,非用血來洗煉說話不可!這是將軍在艱苦戰斗的間隙,仍勤奮讀書的成果。在與妻子的書信往來中,將軍也多次暢談讀書體會,勉勵妻子多讀書,武裝自己的頭腦:“我恨不得將最著名作品于最短時間一齊裝進頭腦里去。越讀書越感到自己的貧乏!我希望我的最親愛的人同樣有此抱負!”
當然,將軍對妻子的關心不僅如此,還有兒女情長。信中寫道:“孩子應該生下來了?這是我所最關懷的事!假如生產了,不論男孩或女孩,我提議起名字叫‘流離’吧!這倒名副其實,一個很妙的紀念!”日寇入侵,億萬中國人流離失所,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也采用的是游擊戰術。用“家如月夜圓時少,人是秋云散處多”來形容當時的抗日將士,一點也不為過。所以將軍給自己的孩子起這個名字,是要銘記這崢嶸歲月,堅定抗日的決心與斗志。很可惜,這個孩子出生不久,就染病夭折,而彭雪楓也未能見上一面。后來將軍因公順路,曾去尋找埋葬孩子的地方,其內疚與遺憾,表露無遺。在信的最后,將軍將對妻子的無限牽掛與思念傾注筆端:“明天派人到湖東去,連同上次未發的信,大概可以減少你的一點苦寂吧?好好地保重身體!不要多所憂慮!萬千萬千!……如精神許可,希望有長的回信,藉以明悉你最近的生活和心情。”句句含情,字字是愛,動人心弦,誰能說這不是一首浪漫的戰地愛情曲?
在那個艱難困苦的抗戰年代,彭雪楓和妻子林穎只度過了聚少離多的短短三年,書信是他們相互交流的主要方式。雖然許多家書都是匆匆寫就,但每一封都充滿對國家對人民對家庭的濃濃愛意,這些書信一直被將軍的妻子林穎隨身珍藏,成為我們今天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們舍棄自己的“小家”,為民族這個“大家”去奮斗、去犧牲,值得我們這些后人永遠銘記,值得我們永遠祭奠。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湛山街道辦事處)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