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王曉清
一期又一期的代理機構老總專訪做下來,感覺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老總們心態大不相同。
“剛開始我們雄心萬丈,現在每天像吃了冰激凌。”這是一位進入政府采購代理行業不足一年的老總的話,他說代理機構只能做集采業務之外的業務,而這部分業務往往項目規模不大,獲利稀薄,而作為行業新兵,本身又很難有項目找上門來;同時還要解決人員經驗不足、素質不高、專家匱乏等諸多問題。他最羨慕的是“沒有設集采機構的地區”,希望采購目錄的制作能夠給部門采購更大的空間,讓社會代理機構有機會將蛋糕做大;希望能找到政府采購代理機構“共同的家園”,給自己以指導和幫助。
“萬事開頭難”,前述這位老總看到了政府采購代理的商機,但可能一時還沒有摸到“門道”,言辭急切中也不難讓人感受到他對這項業務的孜孜以求,但其實有時候創業的心態很重要,正如一位監管部門負責人所說的,小的項目做不好,大的項目怎么會來呢?那些看似輕松的“大單”背后,很多是日積月累的辛苦付出,永遠都不能因為第五個餅吃飽,而忘記前面四個餅的功勞。如果用這份用心良苦加上苦練內功的修煉,也許終會有撥云見霧的一天。
當然,如果一個企業不盈利,成本處在空耗之中,相信局外人的一句淡定,未免讓人感到“站著說話不腰疼”,那么有沒有進步飛速的代理機構的做法值得一聽呢?有!筆者了解到一家代理機構從2008年開始進入到這個行業,至今業務金額已經達到上億元,他們把自認為關鍵的一環做到最好,也收到了預想的效果。“政府采購代理機構比拼的是人才軟實力。”這家公司的負責人陳先生說,政府采購代理機構人員個個都是精英:首先基礎扎實,針對采購對象所屬的領域,選取來自重點大學相關專業背景的人,并始終堅持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其次接人待物要老成持重,套用一句流行話就是“hold住”,給采購人信任穩妥之感;最后年齡結構偏年輕,陳先生本人也是“80后”,使得這些從業人員的學習新政策規定以及新知的能力很強,適應政府采購復雜性、多樣性、市場變化多端等要求。事實證明,“人”是代理活動的靈魂,選對人,用好人,就盤活了整盤棋,這家公司政府采購代理業務擴展飛速。
“春風得意馬蹄疾”,如果說陳先生及其所在的企業作為后起之秀,或者一個行業的闖入者,顯得銳氣十足的話,那么另一位來自有著幾十年積淀的國企老總余先生則顯得有些“中庸之道”。守正出奇,事事周全卻不事張揚、恰如其分,是筆者對他的印象。這家企業起源于計劃經濟時代的成套設備局,現在仍然保持設備采購的寶貴經驗和優勢,同時又以此為根據地,向其他領域拓展;筆者問他哪種模式適合管理政府采購代理機構,他說沒有一定之規,只有適合與否;那么社會代理機構和集采機構孰優孰劣?他說各有利弊,是否勝任要靠實踐來檢驗;社會代理機構多好還是少好?他說少了不利于競爭,多了可能會引起不正當競爭;他說代理機構一定要苦練內功,同時也強調監管部門的支持也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從他的言語間,你能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烙印,管理貴在“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判斷事物要“知行合一”,在度的把握上是“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筆者問他愛好,他果然也答喜歡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不管你喜歡不喜歡,讀懂中庸之道,才能讀懂中國人,游刃有余地做事。
筆者在想,依次品讀這三位老總,感覺就像一個人的成長似的,少時懵懂,壯時激越,熟時平和,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