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之味
【鄉情鄉韻】
年之味
■ 張燕燕
每個節日似乎總與美食有關,年也不例外。我們家的年從舂粑粑開始,到包湯圓結束。
舂糯米粑粑有的地方也叫打年糕,就是打一個好兆頭,寓意五谷豐登年年高。大年夜,從舂糯米粑粑開啟一年的喜樂年華。年三十清早,孩子奶奶便開始為晚上的舂粑粑做準備,泡一大盆糯米,將顆粒飽滿的白糯米浸泡于清水之中,糯米清香撲鼻。
年夜飯后,大哥在院子里燒火,三角架上支好接了冷水的水壺,將特制的瓶形廣口竹甑中,底部平鋪上剝好的絲瓜瓤,將浸泡了一天的糯米撈出來,一瓢一瓢地放入甑中蒸熟。
那一粒粒白糯米因為汲取了水分變得白花花、圓漲漲的,水嫩飽滿。蒸糯米飯是有講究的,必須是竹篾編制的器皿蒸出來的糯米飯才更清香可口,有飯本身的鮮香,有竹固有的清新,相得益彰。蒸不完的糯米,用水磨打成漿,放入白布口袋吊一個晚上,待水瀝干,把濕的糯米粉團掰碎晾干等待元宵節的來臨。
糯米飯蒸好了,孩子奶奶將它倒入大舂臼中,接下來就是大哥和幾個侄子大顯身手的時候了。孩子奶奶說:“糯米飯一定要趁熱舂,搗細膩了做出來的粑粑才好吃。”
這是一個有年代的舂臼,木質斑駁,口壁已經布滿裂紋,杵臼棒中間細兩頭粗,這樣方便手握。老家的侄子抬起一人高的杵臼棒,有節奏地敲打在臼窩中,看著輕松極了。艾喃站在旁邊將芝麻和鹽撒進臼窩里,這活兒必須看準時機,一定要在杵臼抬離糯米飯的瞬間,不然就全部撒飛了。我也想試試舂粑粑的樂趣,于是接過杵臼。杵臼很重,舉起落下,只是打在了糯米飯團的表面,我只得將工具交到表弟手中。那粗壯的手掌較我們平常人的大而厚實,手背手心的龜裂是與年齡不符的粗糙,這是一雙做慣了力氣活的勞動者的手。一敲一打,一起一落,充滿力量,重重地落底,糯米飯團在舂的重力沖擊下變得軟軟糯糯的。
舂得細糯Q彈的大糯米飯團被要求趁熱放到盛滿芝麻的大盤中,侄子將燙手的大飯團裹上芝麻揪成小團給我們,孩子們七手八腳地將擦洗干凈的芭蕉葉撕成正方形,小糯米團正好按壓在芭蕉葉上面,手掌壓扁,十指按邊,厚薄自己掌握,太厚容易裂,太薄不好燒。我們把做好的粑粑一疊一摞整整齊齊地擺好,這樣放置一夜,明天晚上就可以圍著火塘燒粑粑吃了。如果粑粑開裂,只用找個大盆,把粑粑浸泡水中,這樣儲存放個把月也不壞。
每天一個燒粑粑,蘸鹵腐、蘸蜂蜜一直吃到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晚上包湯圓,在我看來,才是年的真正結束。
物質豐腴的今天,元宵節已經不必自己動手就能在超市里買到各式各樣的速凍湯圓,但我依然固執地喜歡童年那種手作樂趣,就像我一直對超市的速凍粽子嗤之以鼻一樣。我以為,唯有浸潤自己汗水的傳統手作,才能吃出家的味道和溫情。
正月十五,將年夜里晾制的湯圓面拿出,澆水和面至不粘手,面稀了包出來的湯圓一煮易破,面干了不好包芯。湯圓好不好吃最重要的是湯圓芯,每年大理的同學都要寄來湯圓芯,混合了熟芝麻末、花生碎、白糖、紅糖、橘皮、豬油的湯圓芯子,香氣撲鼻。揉面成小團,壓扁,用手指捏成里厚外薄的皮放在手窩里,像包餃子一樣把湯圓芯放到中間再收口搓圓,一邊包一邊煮,待到湯圓漂浮于水中就可以撈起品嘗了。一口咬下,汁水爆漿,口中滿是芝麻橘皮的清香、白糖紅糖的濃郁、花生碎的嚼頭,唇齒留香,這種起源于宋代的美味甜品一直是我的最愛。湯底配以傣家原汁原味的紅糖水,幾種甜味同時向味蕾沖擊,甜甜蜜蜜,圓圓滿滿,年也在這甜蜜的滋味中走近尾聲,靜待來年。
(作者單位:云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財政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