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集市
【歲月】
家鄉(xiāng)的集市
■ 周景超
每年農歷二月十九、三月十八、四月初八……是家鄉(xiāng)的集市日,也是家鄉(xiāng)最熱鬧的日子。
趕集的日子爺爺奶奶記得,父母記得,我和弟弟妹妹記得,左鄰右舍都記得。
家鄉(xiāng)每年第一個集市日是農歷二月十九,初春時節(jié)天氣還有一絲絲的寒意,但寒冷的天氣卻無法阻擋人們趕集的熱情。天蒙蒙亮,鄉(xiāng)下人從四面八方陸陸續(xù)續(xù)趕來。擔子挑的、自行車帶的、架子車拉的農貨匯入縣城。三里多長的老街兩旁,貨攤一個接著一個,攤位上堆滿了各種貨物,做農活用的鋤頭、鐮刀、鐵锨、鐵叉、掃把、犁鏵,種地用的紅薯芽、玉米種、瓜果蔬菜苗,做家務用的針頭線腦、日雜小百貨、木桌、板凳……
街南頭,牛的哞哞聲、羊的咩咩聲、小豬的哼哼聲匯成了動物大合唱。
街北頭,玩耍雜鬧的民間藝人,拉開嗓子拼命地吆喝著,吸引著少男少女的目光。
小吃攤,圍滿了饞嘴的孩童,一碗胡辣湯、兩三根小油條,是我和弟弟妹妹的最愛。集市滿是我兒時歡樂的記憶。
集市最擁擠最熱鬧的地方當屬堆滿農具的攤位,大人們仔細地挑選著,左瞧瞧,右看看?!斑@鐮刀多鋒利呀,割麥肯定沒說了?!薄翱催@鋤頭,挖地可美了。”“能不能再便宜點?”討價還價的喧鬧聲回蕩在集市的角角落落。不論你是誰,在這里公平交易才是最重要的。
史料記載,集市起源于史前時期。集市即農市,是農閑時人們?yōu)榱诉M行農耕生產而形成的一種農業(yè)生產資料物品交換方式,而后漸漸演變成特定時間、特定地點、多種生產資料集聚交換的場所。
近年來隨著土地流轉、農村合作社的興起,家家戶戶分散的土地變成了幾十畝、百十畝、上千畝的大片農田。特別是農機補貼政策的實施,促使土地播種收割全部用上農業(yè)機械。鄉(xiāng)下人的農耕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變,一畝三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農經濟已成為過去。
如今,家鄉(xiāng)集市的規(guī)模越來越小,而超市越開越大。寥寥集市日,變成了天天集市,集市的作用已漸漸退化,農市的味道也已慢慢變淡了。
又到了家鄉(xiāng)趕集的日子,縣城東湖路一隅百米長的路段,每年還會有集市。到集市上走一走,轉一轉,感覺來這里趕集的人更像是在尋找一種記憶,過去的,兒時的……
(作者單位:河南省西峽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yè)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chuàng)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fā)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yè),推動政府采購發(fā)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yè)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yè)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fā)展事業(yè)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