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行業委員“會診”藥品集采
兩會聲音
醫療行業委員“會診”藥品集采
■ 本報記者 孫冉冉
“過去3000多塊錢一盒的藥,現在國家集采了,只要300塊錢一盒!真的為患者們開心!”近日,有網友在某網絡平臺上表示為藥品集中采購政策點贊。
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政策自實施以來,受到廣泛好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完善短缺藥品保供穩價機制”,藥品集中帶量采購的覆蓋范圍還將繼續擴大。兩會期間,多位醫療行業的委員也針對這項政策提出建議。
多位委員為藥品集采提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院長張國剛告訴記者,他在觀察和調研后發現,基于既往臨床用藥選擇集采品種,會導致部分集采目錄中的藥品滯后于臨床診療規范。同時,隨著國家集采藥品用量的提升,部分企業生產能力無法滿足臨床需求。
為此,張國剛建議,國家集采藥品的選擇應結合最新的臨床診療規范,并廣泛征集來自臨床一線的醫師和藥師的建議,保障集采中選品種為臨床所用藥物。將集采中選藥品納入臨床路徑管理,制定用藥指南,使臨床診療用藥更為規范和合理,讓更多患者獲益。此外,全面評估國家集采藥品生產企業的生產力和供應力,解決藥品間斷性短缺導致患者無法用藥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主任朱同玉提交了“對高等級抗生素有條件集中帶量采購及規范使用”的提案。他表示,作為特殊藥品,抗生素的使用與耐藥性產生、患者治療的特殊性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抗生素,特別是高等級抗生素的帶量采購政策應當合理化、科學化。
為提高臨床重癥感染患者救治率,進一步遏制耐藥的發生,朱同玉建議,科學設置抗生素藥物集中采購比例。同時,對應用醫院進行分層,并區別不同級別醫院的合理帶量比例。對應用學科分層,重癥醫學科、感染科、血液科等感染患者集中科室應合理制定帶量比例。
藥品集采已頗具成效
2018年熱映的電影《我不是藥神》使藥品價格虛高的問題被社會廣泛關注。同年11月,《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方案》發布,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等11個城市被選為藥品集中采購工作試點,藥品集中帶量采購自此拉開序幕。“國家組織、聯盟采購、平臺操作”成為藥品采購的主要思路。
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改革已持續了兩年,藥品價格虛高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為群眾減輕極大負擔。據悉,截至2020年底,我國已開展了三批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工作,第四批將于今年5月完成。數據顯示,前三批國家組織藥品集采共涉及112個品種,節約費用總體上超過了1000億元。
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又發布了《關于推動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工作常態化制度化開展的意見》,要求將基本醫保藥品目錄內用量大、采購金額高的藥品納入采購范圍,并逐步覆蓋國內上市的臨床必需、質量可靠的各類藥品,做到應采盡采。明確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均應參加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推動形成全國統一開放的藥品集中采購市場。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將涵蓋更多的藥品,政策的紅利也將惠及更多百姓。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