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瞄準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目標,努力實現民之所盼
遼寧:瞄準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目標,努力實現民之所盼
靜靜流淌的遼河、潮起潮落的渤海,見證了這里曾經的輝煌和一度的失落。
黨的十八大以來,4300多萬遼寧兒女瞄準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目標滾石上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道路上爬坡過坎,尋求新突破,努力實現民之所盼。
發展才是硬道理
中科院沈陽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成果轉化基地啟動;總投資10億元的采埃孚新能源電驅動項目進入施工狀態;德國慕貝爾集團中國區首家熱成型工廠開工建設……今年一季度,遼寧省開復工項目4400多個,總投資超過2.6萬億元,見證著“十四五”的火熱開局。
曾經歷經濟失速的遼寧,更理解發展的重要性。
著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向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要動力……
營商環境一度是遼寧的短板,如今成了振興發展的抓手。近年來全省推行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目前省級40個部門、660項事項進駐省政務服務中心,651項事項網上辦理,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平均壓縮50%以上……
新一輪東北振興政策實施以來,遼寧格外注重以全面開放引領全面振興。圍繞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和沈陽東北亞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省探索建設高水平自貿試驗區,構建內外聯動、陸海互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2020年,遼寧中歐班列開行總量比“十三五”初期增長774.4%,承運貨值比上一年增加85.21%。目睹這幾年變化的沈陽東站貨場外勤值班主任霍光說,中歐班列讓遼寧正成為歐亞大陸開放的新前沿。
面對制約發展的產業結構問題,遼寧從源頭發力,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既提升“看家本領”,又發掘接續產業。
遼寧省科技廳副廳長王學來介紹,通過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雛鷹瞪羚獨角獸企業”梯度培育體系,組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實質性產學研聯盟,“原先的‘黑、笨、粗’正在被‘高、精、尖’取代。”
即使在疫情影響嚴重的2020年,遼寧全省也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500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10910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實現正增長。
發展邁向高質量,小康社會有保障。“十三五”期間,遼寧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5.3%和7.7%,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十六連漲,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達到95%。
小康路上一個也不掉隊
2020年12月23日,鞍鋼集團與鞍山市簽署協議,110多戶實施重組改制的大集體企業股權正式劃轉鞍山市,標志著鞍鋼廠辦大集體改革任務基本完成。
“以前總擔心到60歲因為保險欠費退不了休,這次改革解除了我們的后顧之憂。”49歲的原鞍鋼附企職工宋開顏說。
遼寧以不落一人的決心和勇氣,努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做實民生保障,努力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國企的廠辦大集體問題曾是遼寧省國企改革中一個令人“不敢碰、難下手”的“雷區”。從2018年起,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遼寧共計關閉破產或重組改制大集體企業近2500戶,安置職工44萬余人。
此外,全省各地共接收136萬余名企業退休人員的社會化服務職能。在最大限度維護職工權益的同時,也讓國有企業不再負重前行。
深入推進棚戶區改造,打造居民“15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實施穩崗就業計劃……遼寧拿出真金白銀,用政府的緊日子換來百姓的好日子。
今年春節,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官營子村村民石建國老漢和老伴第一次在自家樓房過年,讓住了大半輩子平房的他直呼“沒想到”。
官營子村本是個偏遠的貧困村,全村2402口人中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就有748人。脫貧攻堅以來,政府派來“第一書記”和扶貧工作組,撥付資金扶持村里發展起多個產業項目,全村人均收入增長3倍以上。去年,有了資金實力的村集體蓋起了八棟樓房,徹底改變貧困村民的居住條件。
越來越多農村居民迎來類似石老漢的驚喜。經過近8年努力,遼寧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15個省級貧困縣全部摘帽,1791個貧困村全部銷號,84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和諧共享幸福長
增進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遼寧努力實現民之所盼。
生態環境更加優美——
曾經困擾阜新的城市“傷疤”——長近4公里、寬近2公里,最深處垂直深度300多米的海州露天煤礦巨型礦坑,如今成了市民和外地游客休閑、觀光的好去處。巨大的深坑兩側種起了連片綠樹,旁邊修建起礦山公園,人們在公園悠閑地放風箏、漫步。
2020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39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占比83.6%;93個國考斷面河流劣V類水質全部消除,優良水質占比73.3%;累計整治修復濱海濕地4930公頃,整治修復海岸線30公里……今日的遼沈大地,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空氣更清新。
社會文明建設日益提升——
過去“挖石油”,現在“挖文化”。在“因油而生,因油而興”的遼河油田所在地——盤錦,文化產業正在漸漸興起。遼河美術館、遼河畫院、廣廈藝術街、遼河民俗博物館等一批文化設施和文化產業項目,正吸引越來越多國內外藝術家和文創青年的關注。
營口市開展“營口有禮”活動營造遵德守禮的城市生態;
丹東市開展“市民業余學習行動”讓學習成為市民業余生活新風尚;
沈陽市打造“盛京城市文化名片”;
遼陽市被列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近年來,遼寧省大力開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筑牢文化根基。
人民幸福感滿滿——
包心菜每斤0.9元、醬油每瓶3元、大米每斤3.3元……鞍山市鐵東區銀環社區里,“幸福驛站”的小廣場前經常人頭攢動。社區書記牛麗雯說,“幸福驛站”設立了集采配送中心,社區居民在網上下單后,既可自主提貨,也可由社區工作人員上門配送。
像這樣的“幸福驛站”,鞍山市城區已有數百個,提供的醫療、康養、金融、政務、商超等多項服務讓居民享受著家門口的生活便利。
“幸福驛站”是遼寧各地著力提升社區服務百姓能力的一個縮影。大連開展“全崗通”社區服務試點;營口開展“全科社工”服務模式試點;盤錦引進專業社工機構,探索建立“三社聯動”社區服務機制……愈加完善的社區建設正不斷增強著小康生活的民生熱度。
“這是接下來遼寧朝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目標繼續奮斗的時間表、路線圖,全省上下勠力同心,一定會在新時代里取得新作為!”指著厚厚的遼寧省“十四五”規劃,遼寧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卓明說。
(據新華社)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