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推動文化建設需要模式創新
黃冬如:政府采購推動文化建設需要模式創新
于日前閉幕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確立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指導思想和行動綱領,并提出必須堅持政府主導,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那么,作為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途徑之一的政府采購該如何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筆者認為,貴州省平塘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公開采購文化服務的做法對破解這一命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據有關媒體報道,貴州省平塘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通過使用政府采購專項資金250萬元“公開采購”當地民間藝術團和“草根文藝隊”的形式,迅速激活了當地農村群眾積極參與健康文藝活動的熱情。該縣政府采購文化產品和服務工作呈現出政府采購方式應用靈活、采購效果突出等特點,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從項目組織實施的過程來看,該類項目沒有程序復雜、文字表述冗長的招標書,采購過程公開透明,具體步驟簡單明確,決標依據公正客觀。投標人即各文藝組織只要有表演意愿,有一定表演水平即可參加現場采購會。“公開采購”現場會在陽光烈日下進行,供應商現場表演,采購評審小組現場評審打分,參與群眾現場觀看并進行監督,各方齊聚一堂,充分營造了政府采購各當事人和諧共事的良好氛圍。
最重要的是這種方式得到群眾的充分認可,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效果突出。僅今年3月份,平塘縣通過公開采購招募演出隊演出28場,觀眾4.4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3.8%。通過“公開采購”的形式,以前沒有藝術團、沒有人演出,發展到現在大家都搶著去演出。這樣的采購符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文化根本,真正體現了文化服務的效果和本質。
實際上,文化產品及服務類政府采購在全國各地通過不同的形式在探索發展,有的與平塘一樣,還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如去年云南昆明市出臺了全國首個政府采購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辦法;新疆建立政府采購演出和考核機制,通過政府采購鼓勵專業藝術表演團體多向基層和群眾開展公益性演出任務。
而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作為第一個“廣東省文化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將在未來3年安排5億元用于文化建設,目前已經啟動3000萬元的政府采購文化產品和服務工作。
可以說,這些地區的實踐與創新給政府采購文化產品和服務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樣本經驗,也為政府采購如何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了啟示。目前看,在促進文化建設方面,政府采購至少有兩點值得把握:
其一,在采購目標上應從注重“硬件”采購向注重“軟件”采購過渡。即從過往注重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紀念館、博物館、少年宮、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化平臺建設等基建及硬件設施設備的政府采購向公共文化服務方向轉變,更加注重對電影電視、音像出版、文藝演出、體育比賽,乃至廣告、旅游、藝術、信息傳播、娛樂等文化服務類項目的采購,更加注重對文化創意、新興文化或文化創新服務等項目的采購,如動漫、網游、互聯網經濟、數字設計、電子商務、網絡電視臺、手機文化等。
其二,在采購模式上要結合采購項目、現有條件和環境充分調研,在滿足基本原則基礎上為實現最佳采購效益大膽創新。例如,社區歌舞曲藝團或青年動漫合作社往往只在民政部門注冊,組織人員少且松散,有的還沒有納稅記錄,也沒有投標經驗。政府采購這類服務雖然總體金額小,但參與群眾面廣,受益群眾面大,對基層社會和文化服務影響重大。如此看來,正處于發展初級階段的政府采購文化組織需要政府采購引導和培育,也需要政府采購本身模式的不斷創新去適應不斷發展和成熟的文化產品及服務。
筆者相信,隨著《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深入貫徹實施和政府采購文化產品機制模式的不斷完善,政府采購必將成為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主力軍之一,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者系法學博士、公共市場與政府采購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