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曉巖:2011年,中國政府采購這一年
顏曉巖:2011年,中國政府采購這一年
再過一天,政府采購制度將迎來嶄新的、充滿期待的一年。
回首即將過去的一年,相信每個政府采購人都會有諸多感慨:有收獲成就的喜悅,有被誤解、不被理解的委屈,有一個接著一個永遠忙不完的事的煩惱,有還沒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的困惑、糾結……
2011年,說到政府采購,你會想到什么?筆者這樣問起別人,也被別人這樣問起。
主流、更規范、更被關注。這是筆者的回答。
【主流】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是承上啟下的一個重要年份。
2011年,政府采購成為我國經濟生活中的主角。在這一年,我國政府采購工作呈現出的一大特征就是主流性。這主要體現在:我國政府采購制度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已經從初創階段進入全面發展階段。時至今日,政府采購已經成為政府調控經濟的有效手段,已經成為實現國家戰略的有效抓手。
如果你是個有心人,你會發現:2011年,在我國經濟生活中,隨處可見政府采購矯健的身影和四兩撥千斤的導向作用。
2011年,在國內外大環境的影響下,占企業總數99%的中小企業發展遇到了新的瓶頸。如何幫扶中小企業,政府采購顯身手。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研究制定政府采購扶持中小企業發展辦法。浙江、江蘇、新疆、天津等省市區出臺了優先購買中小企業產品,提供相關服務等舉措。
2011年9月,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財政部決定在中央本級和8個省市區開展政府采購信用擔保試點工作。2012年試點工作將正式啟動。
2011年,國家加大民生支出,政府采購以其制度的優越性實現公共財政民生支出的高效。山西大同市截止到10月份,完成保障房建設項目采購預算19.2億元,節支率17.51%;安徽、江蘇、山東等省良種補貼政府采購收獲社會經濟效益雙豐收。安徽省小麥良種政府采購2011年節約資金0.75億元,惠及3900萬畝小麥種植田;甘肅、黑龍江、遼寧、安徽等省通過政府采購為農民建農家書屋,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山東煙臺市通過政府采購讓市民享受到高品質的文化生活,實現文化惠民。
2011年,亞運會、大運會等重大盛會中,政府采購貫穿其產品、服務的提供之中。
2011年,在國際舞臺上,政府采購成為國際政治經濟談判的砝碼。這一年,GPA談判取得階段性成果。這一年,財政部廢止了政府采購扶持自主創新的3個辦法。
……
2011年,政府采購不論是進還是退,均彰顯其主流性。隨著逐年壓縮三公經費,政府部門自身支出的采購也逐年在減少。與此同時,隨著公共財政擴大民生支出,政府采購迎來它在民生支出中更廣闊的天地和更大的作為,完美實現了政府采購向社會公共產品和服務領域的挺進。
【更規范】
規范,是個永恒的命題。經過十余年的發展,政府采購制度從無到有、從試點到全面推開、從簡單到復雜,制度不斷得到規范。
2011年,從中央到地方,根據實際情況,相關部門對現有制度進行“精裝修”,使制度更加規范,更具操作性。
2011年,作為我國政府采購工作的最高管理部門,財政部的幾項工作更體現出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理念。
一是完善了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制度。2011年,在我國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中國政府采購報》、“中國政府采購網”開辟固定欄目,發布財政部政府采購信息公告。2011年的第1號公告即總的第8號公告——財政部2011年1月7日對海關PC服務器及中低端網絡存儲設備采購項目投訴案作出的處理決定公告。2011年的最后一個公告即總的第38號公告——財政部2011年12月9日對中央3大集中采購機構和3大部門集中采購機構2010年度集中采購工作考核情況的公告。
二是完善協議供貨制度,在中央單位對臺式計算機、打印機試行批量集中采購。2011年初,財政部公布了《2011年中央單位批量集中采購臺式計算機和打印機基本配置參考》。
眾所周知,協議供貨在方便采購人、提高采購效率方面具有其制度優越性。但也因為沒有形成規模,無法發揮規模效益,價格問題時常受質疑。批量集中采購正好發揮了規模效益,有效解決了協議供貨制度中某些產品價格虛高的問題。
協議供貨+批量集中采購=采購的效率+效益。
三是加強、細化對集采工作的管理。財政部定期對中央3大集中采購機構進行考核,通過考核加強管理以及促進集采機構內部工作的完善。今年,還首次對中央3大部門集中采購機構進行考核。
被考核的集采機構曾對《中國政府采購報》表示,通過考核,知道問題所在,受益匪淺,能更好地規范流程、規范制度。
四是加強對社會代理機構的管理。
2011年,針對社會上對采購價格比較關心的問題,地方紛紛采取行動,完善制度、規范操作。
北京市創新采購模式,引入議價,有效降低采購價格。
浙江省財政廳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創新管理提高政府采購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的意見》,從預算安排、市場調研、專家審價、監督檢查等方面控制采購預算價格不實、成交價格虛高等政府采購工作中的難點和熱點。
天津、黑龍江、山西、上海、江蘇、廣東、內蒙古、河南等紛紛向標準化要規范、要效益。天津實行七公開四提醒流程,將集采工作流程設定為172道工序;黑龍江集采工作實行三段式管理;上海等引入質量標準控制體系;廣東在網上進行電子反拍等。新疆、內蒙古、浙江等實行協議供貨的區域聯動。
規范,是螺旋上升的過程,永無止境。
【更被關注】
2011年,政府采購取得的成績讓人駐足、讓人關注。但相對于政府采購的負面事件,社會上對此駐足的時間更長,有時還放大事實。
政府采購被社會關注是因為負面的消息。這很讓政府采購業界的同仁受傷害和不解。
業界的同仁不止一次地反問筆者,政府采購這么多年來取得了不菲的成績,為國家節約了4000多億元資金,很好地發揮了政策功能,為什么這些就不被社會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不含專業媒體)關注、報道和傳播呢?而一旦有個別問題就被特別關注和放大呢?對此,筆者沒有回答,因為我們也在尋找答案。
每一年全國政府采購的項目成千上萬個,絕大多數都是規范的、好的。但為數極少的負面事件其能量不可小視。2011年,海口政府采購事件、湖南政府采購實名舉報事件,加之年末被披露的中科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所購買的天價打印機內存條等,政府采購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考問。政府采購又被貼上只買貴的不買對的的標簽。
面對問題,要勇于正視。無論負面事件多么少,至少說明工作中仍然存在問題,有需要規范和完善的地方。如果因此我們完善了制度,規范了操作,工作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這樣,壞事就變好事。我們要勇于迎接各種“被關注”。
2011年,中國政府采購這一年,我們主流著,我們更規范著,我們更被關注著。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