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效標識不容摻水
孫善臣
近期,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炮轟白電行業能效虛標問題的報道在網上被炒得火熱。暫且不提周厚健此番言論的語境和緣由,單就其所關注并炮轟的能效虛標問題而言,著實切中要害。如果產品能效虛標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奢談節能補貼便顯得底氣不足,其意義也勢必大打折扣。
所謂能效標識,是附在耗能產品或其最小包裝物上、用來標明產品能源效率等級性能指標的一種信息標簽,為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提供必要信息,引導和幫助消費者選擇能源效率更高的產品。目前,我國加施能效標識的產品類別已達26種。而在能效標識的實際張貼中,確實不乏周厚健所言的能效虛標現象,一些企業往往基于短期利益,鉆能效標識管理的空子,以此謀取不正當利益。然而,企業的不正當利益卻是以消費者的權益和國家的利益為代價的。能效虛標不僅會誤導消費者的選擇與判斷,嚴重影響消費者的權益,而且會直接導致社會整體能效水平失真,其對于國家節能減排大業來說,無異于白蟻居于樹體,病毒藏匿于電腦中,若不及時、徹底地清除,后果極其嚴重。
面對能效虛標的問題,有些人往往會將責難的矛頭指向能效標識制度。我國的能效標識制度大膽地借鑒了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的模式,現行的《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規定,能效標識制度采取“生產者或進口商自我聲明、備案,政府有關部門加強監督管理”的運行模式,企業可以利用自身的檢測能力,也可以委托國家確定認可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于是,有觀點認為,我國能效標識制度的模式給了一些企業做手腳的空間。從目前我國企業經營管理的整體水平和規范化程度來看,這種說法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應該說,周厚健炮轟白電行業能效虛標問題顯示出一個行業領袖級人物直面行業“病灶”的坦率和勇氣。關于能效標識現狀,業界說法的版本眾多,可這一事關國家節能減排大任的能效問題,又豈能各持立場,眾說紛紜,卻聽之任之?
能效之殤,已到不可不治的時候了。在我國目前的能效標識制度下,企業加強自律、堅守誠信相當重要。同時,在能效虛標問題上,政府部門及相關機構難辭其咎。目前,我國企業自律意識和規范化經營管理仍然薄弱,更需要能效監管的強化,需要各方監管部門形成合力,建立健全全方位、立體化的能效監管體系。必須看到,能效問題亟待進行全面、徹底的“體檢”,深入調研,多方“會診”,確定“病灶”和誘發因素,繼而對癥下藥,從而為節能減排事業保駕護航。政府采購承載著節能環保的強大政策功能,肩負節能采購、強制采購的使命,其對能效標識的影響更有意義。因此,政府采購用能產品的能效標識監督管理應當首當其沖。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現行《能效標識管理辦法》對虛標行為及相關責任人的處罰條款尚不夠明確,不夠細化,仍有待進一步完善,處罰力度也需進一步加強,絕不能只是“撓癢癢”。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