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仰照亮未來
【天地之間】
用信仰照亮未來
——走過惲代英烈士殉難處
■ 賀震
“浪跡江湖憶舊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擯憂患尋常事,留得豪情作禁囚。”
單位從省委大院搬到江東北路后,我每天在上班途中都會看到“惲代英烈士殉難處”文物保護碑,心中便會默念起惲代英烈士這首充滿壯志豪情的《獄中詩》。
惲代英烈士殉難處,位于南京市建鄴區江東門——茶亭東街242號。
時間回撥到上世紀三十年代,這里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國民黨中央軍人監獄。
1930年5月6日,時任上海滬東區行動委員會書記的惲代英,在與工人聯系工作時不幸被捕。雖經受嚴刑拷打,始終嚴守黨的秘密,沒有暴露真實身份。后來,敵人以“工人擅自開會有罪”將他判刑5年,1931年2月初,由蘇州轉押至南京中央軍人監獄。2月7日,惲代英聽聞林育南、何孟雄等24位革命志士在上海龍華英勇就義的消息,懷著悲憤的心情,在監獄囚室的墻壁上寫下了這首《獄中詩》。
惲代英被捕后,黨組織設法進行營救,就在1931年4月惲代英即將出獄前夕,中共中央特務委員會負責人顧順章在武漢被捕后叛變革命,出賣了他。蔣介石得知后,急令軍法司司長王震南拿著惲代英在黃埔軍校時的照片到獄中核對、勸降。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惲代英堅貞不屈,輕蔑而又自豪地說:“大不了就是一個死!為共產主義而獻身,死得其所!”
蔣介石得知惲代英不肯屈服,下令就地處決。
1931年4月29日中午,惲代英拖著沉重的腳鐐走向刑場,面對行刑的劊子手,神色坦然。慷慨就義時,惲代英年僅36歲。
因惲代英烈士殉難處位于不對外開放的軍營內,有關部門在營區院墻外樹立了這座“惲代英烈士殉難處”文物保護碑,昭告世人曾有一位革命先烈為了新中國,在這里灑盡了最后一滴血。
在最黑暗的夜晚,總有最燦爛的星光。成就惲代英光輝英名的,是他高尚的人格、堅定的信念和為革命事業甘于拋灑熱血、舍棄一切的壯烈氣節。他出身官宦之家,是做學問的教育家,但他身上沒有半點官僚氣和學究氣。他親近青年學生,熱愛工農大眾,一生清貧儉樸。擔任師范教員時,月薪一百大洋的他依舊節衣縮食,傾力資助窮苦學生。他的一身浩然正氣,讓劊子手都心存懼怕。在他被捕入獄后,監獄中混雜關押的共產黨人和國民黨犯人,自發形成了一個掩護他身份的特殊“聯盟”。盡管告發惲代英,可以立功、贖罪,但同監的犯人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告發他,直至后來被監獄外的叛徒出賣。
惲代英一生追求真理,是一位豪情滿懷的革命斗士、新文化運動中沖鋒陷陣的猛士。他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是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人的杰出代表、革命青年的精神導師和引路人。他與瞿秋白、張太雷,并稱為“常州三杰”。所有這些,在惲代英在世的時候,就已為世人所景仰。
惲代英是周恩來總理最為敬佩的先烈之一。1950年,周恩來為紀念惲代英殉難19周年題詞,對其一生作了高度評價:“中國青年熱愛的領袖——惲代英同志犧牲已經19年了,他的無產階級意識、工作熱情、堅強意志、樸素作風、犧牲精神、群眾化的品質、感人的說服力,應永遠成為中國革命青年的楷模。”在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幾十年來,一直展陳著周恩來同志用毛筆錄寫的惲代英這首《獄中詩》。
“我身上沒有一件值錢的東西,只有一副近視眼鏡,值幾個錢?我身上的磷,只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發出更多的熱和光,我希望它燃燒起來,燒掉古老的中國,誕生一個新中國。”
“我們的理想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實現了,那時的世界多么美妙。也許那時的年輕人,不易領會我們走過的令人難以設想的崎嶇道路,我們吃盡了苦中苦,而我們的后一代則可享到福中福。為了我們最崇高的理想,我們是舍得付出代價的。”
惲代英用短暫的一生,詮釋了共產黨人的理想和信念、初心和使命。
烈士雖已長眠地下,但他砥礪人心的人格、信仰和精神,將永遠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
(作者單位: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