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
【歲月】
赤水河
■ 秦延安
晨啼的鳥將天幕啄開,褪去晨霧的吊腳樓便如梳洗后的少女含情脈脈地站在赤水河畔。那白墻黑頂,層次分明,仿若明眸皓齒的少年,英俊瀟灑。看著那奔涌而來的赤水河,我仿佛聽到了86年前那些緊急的腳步聲。那略帶興奮的腳步一洗湘江戰役的陰霾,也是一渡二渡赤水帶來的自信。3萬紅軍能將40余萬敵軍攪得手忙腳亂,暈頭轉向,大家不得不佩服毛澤東超常的軍事才能。所以當毛澤東作出在茅臺三渡赤水河的決定后,大家驚奇中略帶興奮。但他們堅信,只要跟著毛澤東走,絕對沒錯。
茅臺鎮是黔北四大集鎮之一,也是仁懷通往四川古藺的交通要道。與前兩次夜渡、偷渡不同,這次是大搖大擺地渡,放在大白天正中午,這種大張旗鼓背后隱藏的調虎離山、聲東擊西、出其不意等連環計,任是當時40萬敵軍怎么也摸不著頭腦。1935年3月,中央紅軍主力從遵義再次西進仁懷縣,15日晨,對仁懷魯班場守敵周渾元部發起猛攻,鏖戰竟日,復舍敵北去。就在敵人驚魂未定時,紅三軍團第十三團偵察連已經悄悄潛入茅臺鎮,并在16日清晨乘機占領茅臺渡口。16日中午,紅軍各部先后抵達茅臺,在渡河司令員陳賡、政治委員宋任窮的指揮下開始渡河,為四渡赤水埋下了伏筆。
雖然渡河的隊伍早已遠去,但是英雄的壯舉并未磨滅。如今,在三渡赤水的地方已經架起了一座斜拉式鐵索橋。兩岸整葺一新的堅固堤防,撫平了激流滾滾的赤水河,波瀾不驚的河面顯示著這里自古就是一個好渡口。站在橋上,一眼便可以看到對岸橋頭的茅臺渡口紀念碑,鮮紅的字跡在夏日的陽光下熠熠生輝,像一幅標語張揚著80多年前的那場出奇兵。
過了鐵鎖橋,繞過紀念碑,拾級而上,便是占地100畝的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園。園區口是兩層樓的“紅軍長征過茅臺陳列館”,館內以圖片、文字及雕塑,并配以光樂聲響的形式,展現了毛澤東在赤水河上的運籌帷幄。
陳列館里最動人的還是第四部分紅軍筆下的茅臺酒。紅軍長征途中缺醫少藥,為了緩解長途行軍的疲勞,上級規定,每到宿營地,指戰員都要燒水泡腳,然后用燒酒搓腳板。湘江戰后,兩渡赤水,一路風塵仆仆的急行軍,加上激戰連連,讓不少紅軍渾身是傷,雙腳磨起了水泡。紅軍進駐茅臺后,受到群眾熱烈歡迎,紛紛用美酒相迎。張愛萍、成仿吾等將軍對此段經歷都有記述。耿飚將軍回憶:“這里是舉世聞名的茅臺酒的產地,到處是燒鍋酒坊,空氣中彌漫著一陣陣醇酒的醬香。盡管戎馬倥傯,指戰員還是向老鄉買來茅臺酒,會喝酒的細細品嘗,不會喝的裝在水壺里,行軍中用來擦腿搓腳,舒筋活血。”茅臺酒不僅芳香醉人,而且擦腳健體更是奇效無比。陳列館最后一個展室,便是紅軍進駐茅臺鎮的實景展示,受傷的戰士正在用茅臺酒療傷、擦腳,那種真切的軍民魚水情讓人動容。
出得陳列館,便是依山而建近一公里的四渡赤水浮雕墻。那褐紅的色彩,如長征的歷程灑滿了鮮血。繞過紀念墻,拾階而上,便是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塔:塔高25000毫米,寓意著紅軍長征二萬五千里的光輝歷程。四根巨大的浪形柱依次錯位重疊構成塔身,象征紅軍四渡赤水出奇兵的豐功偉績。塔座為木船造型,寓意著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乘風破浪前進。紅軍四渡赤水,東西馳騁千里,南北往返數次,忽南忽北,40萬敵軍不僅沒有困住紅軍,且被殲1.8萬余人,紅軍取得了戰略轉移的主動權。1960年,毛澤東在接見英國陸軍元帥、二戰名將蒙哥馬利時曾深情地說:“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沒有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筆。”
站在紀念塔前,放眼四望,整個茅臺鎮盡收眼底,綠水青山之下一片欣欣向榮。我知道,這一片美麗與繁榮,都是紅軍戰士用腳走出來的,用鮮血澆灌而成的,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的碩果,它引領著我們大踏步前進。
(作者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就職于陜西省水文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