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摸底”政府采購代理市場
首次考核全省中介 系統分析五大問題----
浙江“摸底”政府采購代理市場
本報記者 趙輝 通訊員 張旭東
浙江省首次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考核于日前結束,在被考核的79家代理機構中,合格單位為67家,不合格單位為12家,獲得星級稱號的單位有27家。浙江省財政廳政府采購監督管理處(以下簡稱“采購處”)從機構隊伍、制度執行、業務操作、規模績效、社會評價等5個方面對此次考核結果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分析。
據悉,浙江省財政廳按照屬地考核與分級考核相結合的原則,于今年年初部署開展了本次考核活動。通過擬定方案、動員準備、考核、復核等幾個階段,該省、市兩級財政部門對取得政府采購代理資格2年以上的71家本省代理機構以及在浙江從事業務2年以上的8家外省代理機構進行了考核,其中,具有甲級代理資格的有24家,具有乙級代理資格的有55家。考核結果顯示,浙江省政府采購代理機構隊伍不斷壯大,人員素質逐步提高;基礎建設穩步發展,信息化應用逐漸顯現;管理制度普遍完善,業務規范有所進步;服務意識日益增強,社會評價普遍較高。但考核中也發現,代理機構在內部管理和業務操作上還存在不少問題。如在采購文件的編制和發售環節,采購處列出了考核發現的10個問題,主要包括采購文件設定有效報價區間、競爭性談判采用綜合評分法、采購文件價格超標準等。而在采購程序環節,總結出委托協議簽訂不規范、采購項目審批手續不全或不規范、缺乏對評審打分合理性的審查、實質性響應的供應商數量少于3家的情況下應對不當等10個問題。
此外,考核還顯示出部分代理機構內控機制薄弱、隨意開設分支機構等制度執行方面的問題。采購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考核工作計劃,下一步,全省各地財政部門將針對考核中發現的問題督促相關代理機構進行整改。“對考核不合格單位,將列入重點監管名單,在其整改結果通過原考核財政部門審查驗收并報浙江省財政廳認定合格以前,采購單位原則上不得將新的采購代理業務委托給考核不合格的代理機構。”
據采購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就浙江省目前的代理機構從業人員數量而言,部分機構從業人員已達百人以上,專門從事政府采購業務的最高達到39人(不計分支機構)。從考核結果來看,全省(不含寧波)除10多家機構近2年實際中標(成交)金額超過億元外,其他機構的采購規模均在億元以下,2年內接受委托的項目少于10個的代理機構為數不少,部分代理機構甚至2年都未代理項目,許多機構普遍感覺政府采購代理這碗飯“吃不飽、不好吃”。
該負責人進一步分析道,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在于,代理機構市場準入門檻較低,相對于代理機構的數量而言目前分散采購代理市場較小,再加上政府采購項目金額相對較小且品類眾多、技術復雜,單個項目的收益不大。一些代理機構雖然取得了資格,但沒有興趣投入力量開拓市場,只是作為附帶業務,代理市場“僧多粥少”的問題較為突出。該負責人表示,針對這一情況要從兩方面著手,促進中介代理機構發展。一是繼續擴大政府采購規模,擴大代理市場,做大蛋糕。二是通過考核加以引導,淘汰部分小、散、亂的機構,樹立優秀典型,使專業、規范的代理機構能夠獲得更多的機會。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