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推動文化發展與繁榮專題】文化部:文化惠民工程沐浴萬千百姓
【政府采購推動文化發展與繁榮專題】
文化部:文化惠民工程沐浴萬千百姓
開欄的話:日前召開的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而當前,政府采購文化產品日益豐富、形式日益多樣化,在推動文化體制改革、文化發展繁榮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讓讀者更好地了解各地政府采購在扶持文化體制改革、文化發展繁榮方面的模式和做法,本報特推出此專題,敬請關注。
本報記者 袁瑞娟
臺上,演員們表演得認真投入,經典戲曲、小品、相聲、歌曲等精彩節目輪流上演;臺下,村民們圍著流動大舞臺,看得津津有味,演員們的精彩唱腔、優美舞姿等,讓農民們樂在臉上,美在心中。歌聲、笑聲、掌聲、叫好聲連成一片歡樂的海洋。文化下鄉演出時的一組組精彩鏡頭,如今,在全國已是遍地開花,呈現出了蓬勃發展的勢頭。
“這是曾經在‘十一五’期間大顯身手的‘流動舞臺車工程’所發揮的功效,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十二五’時期文化部仍將通過政府集中采購,加大文化下鄉力度,助推我國文化市場的大發展大繁榮。”文化部有關負責人開門見山地說。
流動舞臺車讓群眾樂享文化實惠
“送戲下鄉好,我們可高興了,聽說有流動舞臺車進村,我早早就來占位子了,一場演出俺都沒看夠、沒聽夠!”演出結束后仍然意猶未盡久久不愿離去的河南省社旗縣太和鎮的村民李老漢道出了觀眾們的共同感受,“以前從來沒有看過這種演出,唱得好,演得好,燈光也好,我手都拍紅了。下一回啥時候能來?”只嫌節目短,都想留住藝術團——流動舞臺車無論走到哪里,處處受到村民們的熱烈歡迎。村民喜歡看演出,每次流動舞臺車下鄉演出不啻為當地村民的盛大節日,十里八村的人奔走相告,像過節一樣聚集到鄉鎮上來,好不熱鬧。
據了解,近年來,在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一大批重大的文化惠民工程相繼實施,在建設和完善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時期,全國文化事業費累計超過1200億元,“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率為19.3%。“十一五”以來,國家對城市和農村地區文化建設的投入5年間增幅分別達到110.6%和226.1%,均已實現“翻一番”。
“其中,‘流動舞臺車工程’是文化部聯合財政部自2005年開始實施的一項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對于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據文化部該負責人介紹,為切實解決基層群眾看戲難的問題,保障農民的基本文化權益,方便各文藝團體送戲下鄉,文化部和財政部共同啟動“流動舞臺車工程”,從2005年到2010年每年安排資金5000萬元,共計安排預算金額達3億元, 為基層國有劇團配備流動舞臺車上千臺,改善了劇團服務條件。目前,這些流動舞臺車活躍在全國各地,為基層群眾送去了豐富多彩的舞臺藝術,深受群眾歡迎,在為基層百姓送去文化大餐的同時,也激發了基層劇團的活力,使一些生存比較困難的劇團煥發了生機,為推進文化建設的大繁榮大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招標采購把好戲送到家門口
在中央財政支持下實施的 “流動舞臺車工程”,讓一臺臺流動舞臺車駛向鄉間小道,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隨之也被送到了田間地頭。
“為切實做好流動舞臺車工程,滿足文藝團體更多地送戲下鄉、巡回演出的需要,真正做到文化惠民,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文化部和財政部相關部門根據法律規定,決定采用競爭最充分的采購方式——公開招標,對每年安排預算5000萬元的奔向全國基層農村的流動舞臺車進行集中招標采購。”文化部上述有關負責人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為促進我國流動舞臺車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規范流動舞臺車車載裝置設計及功能,2008年4月,文化部計劃財務司會同相關單位聯合制定了《流動舞臺車車載裝置通用技術條件》部頒行業標準?!都夹g條件》明確定義,流動舞臺車是通過機械裝置展開、搭建成具有頂棚和臺板的演出舞臺,并配備安裝舞臺燈光、音響等所需的專門裝置及電源接口等的廂式專用車輛。按汽車類別,分為整車型和半掛型;按車廂長度,分為大、中、小型流動舞臺車三類。流動舞臺車在舞臺展開前為廂式結構的特種車,專用裝置的選用必須與底盤相匹配,改裝后的舞臺車技術要求應滿足國家法規和汽車行業標準要求。由于流動舞臺車的特殊技術要求和設備,招標時文化部允許企業以聯合體參與投標。
“通過公開招標進行集中采購,不僅保證了流動舞臺車質量,降低了車的價格,節資效果明顯,而且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農村需要劇團,劇團需要舞臺流動車,流動車每到一處都受到了老百姓的熱烈歡迎。”談起流動舞臺車的采購,文化部該負責人自豪地說,一是武裝了基層院團,解決了院團下鄉演出時設備器材運輸難、搭臺難和臨時轉點難的問題。使專業藝術團體能夠及時把優秀的舞臺藝術送到基層,進一步豐富了基層群眾文化生活;二是激活了國營院團的發展,拓寬了演出單位的演出市場,提高了演出質量,促進了事業發展。同時,各院團把形式多樣的演出節目送到群眾中間,促進了面向群眾的文藝創作,培育引導了群眾的文化需求,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三是進一步加強了基層文化建設,推進文化工作更好地面向基層、面向農村、面向群眾,推動城市文化資源向農村流動和傾斜,成為基層文化建設的新載體、新抓手、新亮點。
轉變文化投入方式 政府采購大有可為
日前,《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十二五”時期,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縮小城鄉文化發展差距,讓群眾廣泛享有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尤其要以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為重點,加強縣級文化館和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設,深入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
“隨著文化事業的發展,政府采購的文化產品將日益豐富,采購文化產品的范圍也將日益擴大。既包括傳統的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化平臺建設等硬件設施設備采購項目,也包括新興的文化服務類采購項目,如文藝匯演等一些服務類項目的采購。因此,在當前國家提出的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方面,政府采購將大有作為。”文化部該負責人表示,而通過這種政府買單、群眾受益的政府采購模式,將有效轉變財政的投入方式,并有利于在競爭中尋找到更好的、更符合基層群眾文化需求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
“流動舞臺車正是農村需要,劇團期盼的。下一步,我們將積極聯合財政部通過政府集中采購方式,為已完成轉企改制的院團配備具有綜合功能的流動舞臺車,利用流動舞臺車這一新的載體,加大文化下鄉力度,讓群眾看到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進一步豐富農村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助推我國文化市場的大發展大繁榮。”文化部該負責人進一步表示,將按照《決定》提出的要求,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范圍,完善投入方式,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運行。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