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的爬犁
【鄉情鄉韻】
東北的爬犁
■ 祁敬君
立冬當天,便下場暴雪,都市的交通受到嚴重影響。恍然一想,大雪倘若落在我的老家,人們會歡喜得不得了——可以撈爬犁啦。
老家在遼東山區,那里是滿族人居住的地方。冬季,家家戶戶都使用爬犁,有首民謠:“十一月,大冷天,跑爬犁,雪炮煙”,就是當地使用爬犁的生動寫照。爬犁,滿語稱為法喇,是專門行于雪地與冰上的一種無輪交通運輸工具。人能撈,牛能拖,馬能駕,狗能拉。
我老家那兒,爬犁都是靠人撈的小型爬犁。其構造大致是這樣的:接觸地面滑行的兩個部位,叫爬犁橇;爬犁橇上面前后共有四個立柱稱為爬犁腿;立柱上面有兩個橫撐則是爬犁棚。爬犁橇大約每根1.1米長,多用韌性較好的柞木、樺木制作。爬犁腿約30厘米高。
制作爬犁,在我老家,俗稱打爬犁。村里的木匠,個個會打,但頂數西溝王連財打得最華堂(好的意思)。他打的爬犁,橇子是用杏木制作的。杏木,密度大,光滑,并且有一定重量,行走起來抓地不飄。爬犁腿用榆木制作,韌性好。爬犁棚也是用黃榆木制作,承重力強。整個爬犁全靠榫卯結合,十分牢固。而且不怕雪濕,越濕榫卯結合越緊固。
王木匠每每打好一副爬犁,交付使用時都會得意地對客戶講解:好爬犁,不僅要有一副杏木的橇子,還要結構比例適稱,榫卯嚴絲合縫,放在坡路自動滑行且能走直線。
聽著王木匠的“爬犁經”,客戶佩服地頻頻點頭。以手輕撫溜光水滑的爬犁,愛惜得不得了。
一場大雪過后,山川溝滿壕平,填沒了“道眼”。這時,家家戶戶便把掛在倉房墻上的爬犁卸下來,派上用場。只有爬犁能不分道路,輕快地在雪地上行走。
爬犁在老家用處多去了。爬犁棚上置放大圓藤筐,可以將宅院里一大早清掃堆積的雪撈到村外;將糞運到田地里;婦女撈著一袋玉米粒去磨坊磨成面粉;有人出遠門,行李放到爬犁上,家人撈著爬犁送站;老人生病,爬犁上的藤筐鋪床棉被,撈著去鎮衛生院看醫生……
爬犁在我們孩童眼里,卻是一件最有趣的游戲玩具——放爬犁坡。通俗點說,就是把爬犁撈到陡坡頂,上面坐著幾個小伙伴,往下自由滑行。哈哈。其實,可不是這么簡單。這是一種近似瘋狂的游戲,玩的是速度與激情,需要勇氣與智慧。彪悍的男孩子樂此不疲,文靜的女孩子也喜歡參與。
放爬犁坡最關鍵的是打艄。打艄,就是坐在爬犁的前棚上,用雙腳掌握方向的人,相當于行船的艄公。
找一平地,擺好爬犁。打艄者先坐在前棚,兩腳用力蹬著雪地,防止爬犁下滑。年齡小的男孩與女孩則坐在后棚上,這是最好的座位。還有一人,在爬犁后面,滑行前,負責輕輕推一下爬犁,然后迅速站在爬犁的后腳上,后腳也就巴掌那么大個地方,這叫“踩后腳蹬”。通常,一副爬犁能坐四五個人。
放爬犁坡,往往險象環生。所謂山無常形,水無常勢,放爬犁坡亦是如此。爬犁在崇山峻嶺中,顯得那樣渺小,猶如在驚濤駭浪的急流里放木排子,一會兒被打下谷底,一會兒沖上浪尖,那心,提到嗓子眼嘍。風馳電掣,兩耳生風,大家牢牢抓住爬犁上的繩索。兩旁鳥聲鳴不住,輕犁已過萬重山,爬犁后面揚起一溜雪煙。最后,沖出蜿蜒崎嶇山路,穩穩地停靠在嶺下。
在山區,爬犁最主要的用途,還是用來砍柴。我老家那兒,冬季漫長,風力大,降雪多,風吹雪攪得周天寒徹,零下30多度是常態。家家戶戶都要進山撈干枯的木頭,燒炕取暖。山高林密,溝壑被冰雪覆蓋,只有爬犁進山方便,撈回一垛垛枯木,家人便有了一個溫暖的冬天。
我居住的城市,立冬當天,下場暴雪。我好奇,給西溝王木匠打電話問,交通工具現代化了,還有用爬犁的嗎?王木匠說,有啊!打爬犁的還很多呢。
(作者系遼寧省作協會員)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