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擊手》:雪冷血熱
【影評】
《狙擊手》:雪冷血熱
■ 邱小平
春節檔的電影中,《狙擊手》雖然排片不佳,但仍以最高評分和口碑,獲贊無數。隨著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進行,“給張藝謀補張電影票”等話題被頂上微博熱搜榜,影片也越來越火。
《狙擊手》之所以飽受好評,最主要的是其情節設計巧妙,在這個單一場景的敘事中,最重要的不是演技,而是節奏。前半個小時里,影片頻頻露出破綻,“故意制造不合理”,讓觀眾一度以為是劇情Bug,所有的謎團,隨著故事的展開才一一化解。
影片開始,連長為什么要用一個班的代價去救一個兵?當地小孩出來時,亮亮竟要求他跟自己在雪地里躺著,這些“槽點”不解釋清楚,全片就失去了合理性。
這所有的一切都是鋪墊,影片用“破綻”當作節奏的推進器,吸引觀眾抽絲剝繭,后半部慢慢填坑。當劉文武意識到營救行動是個陷阱時,才明白連長的意圖,亮亮身上一定有大秘密,否則不會下死命令,而且美軍并不知道亮亮的價值,所以才會用蹩腳的中文提議交換。
隨著劇情的發展,本以為是主角的劉文武卻犧牲了,原來真正的主角不是他,隱形主角竟是前面那個愛哭的戰士大永,繼承班長遺志單挑美隊狙擊精英,決戰紫禁之巔,這一個接一個的懸念,讓觀眾的心一直懸到最后。
最愛《狙擊手》,喜歡的畫面不是那群年輕的士兵,也不是潔白動人的雪景,而是那一個個出槍的瞬間。
槍口從積雪里緩緩探出來,黝黑的槍管反襯著白皚皚的積雪,冰冷的槍身貼著熱乎乎的臉龐,因為子彈出膛而炙熱的槍膛,融化了些許撲簌簌落在槍上的雪,再化成水,滴落在舉槍的凍得通紅的手背上,這種極具反差的對比,令人震撼。
善用懸念和反差,是《狙擊手》贏得觀眾口碑的重要砝碼,通過鮮明的色彩對比,節奏感強烈的鼓點和音樂,多個全景、遠景鏡頭,把五班與美國兵的對戰精彩地展現出來。影片中還突出了一個巨大的反差——大永的眼淚。在影片的開始和結尾,大永都哭了鼻子,開始代表脆弱,最后則是羽化剛毅,人物完成閉環,合理且工整,一場戰斗,令一個人迅速完成蛻變。
《狙擊手》的故事直抵人心,除了結構巧妙、情節感人,片尾曲也功不可沒。“天上星星排成行,在目送孩子回家鄉,林木健朗,風雪逐浪,年輕的生命在路上。”當這歌聲響起,觀眾直接破防,這首歌完完全全戳中了大家的淚點,一個個平凡的名字下,十七八歲的青春年華,每個角色都豐滿而立體,有血有肉。
這個人可能是年輕時的我,可能是長大后的你,也可能是我們中的每一個人。“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這首刻在骨子里的歌,是他們的希望,也是我們的信念。這份堅定的信念支撐著無數這樣年輕的生命,他們義無反顧,他們把青春獻給祖國。
溯古追今,只有銘記歷史,才是對血灑疆場的“狙擊手”最好的慰藉。
(作者系黑龍江省作協會員,就職于黑龍江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采購中心)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