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績效評價不可忽視單位自評的重要性
政府采購績效評價不可忽視單位自評的重要性
■ 張澤明
近年來,各地關于政府采購績效評價工作漸次鋪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部分單位對政府采購績效評價重視程度不夠、自評形式重于實質等情形,這對后續部門評價和財政評價均產生了不利影響。
財政部印發的《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辦法》明確了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的對象、內容、指標、標準、方法等內容,同時,規定了績效評價分為單位自評、部門評價和財政評價三種方式。政府采購單位自評是預算部門組織本級部門和所屬單位對政府采購項目績效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自我評價的重要方式。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各地在探索、實施政府采購績效考核時,將重點放在績效指標的設定是否科學、合理上,且不少地方已經探索出了一些做法。例如,四川、河北、遼寧等地在經濟性一級指標下設采購預算控制指標、采購規模增長指標、采購資金節支情況、同類別項目資金節支情況、合同價格與招標底價之差、采購代理成本等二級指標。效益性一級指標下設社會效益、廉政建設、公平性、公正性、公開性等二級指標。效率性一級指標下設規模效率、程序規范、項目執行率、行政效率等二級指標。同時,每個二級指標都包括了不同的定量或定性三級指標。筆者認為,績效指標的科學、合理設定對政府采購績效考核固然重要,但壓實單位績效自評的責任也不容忽視。
政府采購績效單位自評結論不夠客觀是當下癥結所在
《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辦法》分別對單位自評、部門評價、財政評價三種績效評價方式進行了定義,即單位自評是指預算部門組織部門本級和所屬單位對預算批復的項目績效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自我評價;部門評價是指預算部門根據相關要求運用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指標、評價標準和方法, 對本部門的項目組織開展的績效評價;財政評價是指財政部門對預算部門的項目組織開展的績效評價。績效自評是績效評價的邏輯起點,對后續可能實施的部門評價和財政評價起到鋪墊與支撐作用。同時,績效自評覆蓋納入政府預算管理的所有項目支出,覆蓋內容的全面性遠高于部門評價和財政評價。然而,一些單位對政府采購績效評價中單位自評重要性的認識有待提高,單位自評結論的有效性仍有待完善。自評只談成績不談問題,部分預算單位對單位自評重視程度不夠,對自評結論的結果運用沒有成型做法,這是當前單位自評亟須解決的三大問題。
以某“雙一流”大學的建設成效自評為例,該校對外公布自評報告顯示,學校已全面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報告結果一經公開,立即在社會上引起爭議。爭議焦點為報告結論與公眾一般認知不完全相符。按照《“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辦法(試行)》,高校自我評價、第三方評價、專家評價、主管部門評價是“雙一流”建設周期成效評價的四個階段,且后一階段評價要不同程度地參考前一階段評價的結論。
由于“雙一流”的評價結果與國家后續的資金支持密切相關,學校自我評價中的負面內容會影響下一階段的評價,因此,不少高校自評選擇報喜不報憂,同時自評不客觀的情形時有發生。筆者認為,同樣的心態或多或少也會存在于政府采購績效評價的單位自評中。
明確單位自評的重要性是做好政府采購績效評價的基礎
首先,單位自評代表著政府采購項目的直接支出部門對績效進行全面自查,自查是基于對項目全面了解后得出的結論,且這個結論對于下一步可能會進行的部門評價和財政評價具有一定參考意義。如果自評結論不準確,將會使預算單位乃至財政部門對自評具體操作人員的能力產生質疑。此外,認真履行自評也對單位后續執行類似政府采購項目時避免不必要的問題具有參考價值。
其次,從財政部的評價環節設置來看,單位自評要保障政府采購項目評價的內容全覆蓋;部門評價是優先覆蓋重大改革發展項目,隨機覆蓋一般性項目;財政評價則優先覆蓋貫徹國家重大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以及影響力大、社會關注度高、實施期長的其他重點項目。在目前的績效評價體系里,單位自評不是可有可無的形式主義,而是保障績效評價覆蓋面的重要手段,是績效評價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相關部門監督提供重要憑證。
最后,按照《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辦法》要求,部門評價和財政評價必要時可委托第三方機構實施。《關于委托第三方機構參與預算績效管理的指導意見》(財預〔2021〕6號)中更加明確地指出,禁止預算部門或單位委托第三方機構對自身績效管理工作開展評價,對自評等不宜委托第三方機構的工作實行負面清單管理。第三方的評價,只能是自評后對其他評價起輔助作用的手段,要真正了解政府采購項目績效的情況,還要依靠嚴格的自評管理。
單位自評、部門評價和財政評價應職責明確,各有側重,相互銜接。部門評價和財政評價要在單位自評的基礎上開展,應當在實踐中繼續堅持。
政府采購績效單位評價應統籌兼顧
鑒于政府采購單位自評在績效評價體系中所處的重要位置,以及目前單位自評在實施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筆者認為,財政部門應從如下幾點著手加強規范單位自評活動。
一是指導各單位進一步加大單位自評中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權重。高度重視政府采購標的使用者的意見,是做實做細單位自評的有效手段。例如,在中小學的學生校服采購中,為防止出現學校強制采購校服、校服質量不合格乃至出現“毒校服”等情況,教育部等四部門在《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中,已要求校服由學生自愿購買,學校應在與家長委員會充分溝通的基礎上確定是否選用校服,同時通過12315消費熱線和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方便學生家長反映問題。
加大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權重,也相當于精確落實好政府采購信息公開的相關要求。在使用者中充分公開政府采購項目的相關消息,才能讓使用者做出一個比較準確的評價。信息公開與利益相關者評價正是保證評價盡可能客觀的兩大“法寶”。
二是強化績效評價的結果運用。一方面,要加大對單位自評質量不高的懲處力度。在財政評價中,發現單位自評指標數據中存在嚴重偏離實際的,應向單位下發告知書責令整改,并加大對該單位的財政評價抽檢頻次,按照有關辦法核減該單位政府采購預算。另一方面,要加大正向激勵力度。單位自評指標數據準確嚴密,較好地為財政評價提供基礎性數據的,可在財政評價周期內減少乃至免除財政評價。
三是鼓勵單位加強自評材料檔案管理。引導各單位完善自評材料的管理,尤其是對使用者匿名評價相關材料的管理,逐步將政府采購單位自評內容并入政府采購電子檔案進行保存,做到責任到人、全程留痕。
四是引導單位編制自評績效指標標準手冊。充分發揮協會等第三方智庫的作用,適時通過組織見面會、論壇等形式,引導采購單位與第三方智庫對接,確立政府采購貨物、服務、工程等單位自評指標標準手冊并實現快速迭代。在充分考慮項目的產出數量、質量、時效、成本,以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可持續影響、服務對象滿意度等指標基礎上,加大對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績效指標體系的研究與應用,如,增加扶持中小企業政策落實指標,增加綠色采購指標等。充分發揮單位自評靈活快速的優勢,加快指標迭代調整速度,努力為部門評價和財政評價積累經驗,提供可用的基礎性數據。
(作者單位:大連海關)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