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電”的綠色轉型
“一度電”的綠色轉型
——海南探索低碳發展一線見聞
流水潺潺,鳥語花香。走進海南生態軟件園,樹林掩映之下,許多建筑都安裝了“帽檐”。建筑師欒虎子解釋,這種大角度遮陽體系設計,讓部分區域不需要接入空調,“只為減少哪怕‘一度電’的消耗”。
這只是園區“低碳”設計的一角。以發展互聯網產業為主、進駐企業上萬家的海南生態軟件園,去年營收超1000億元。而根據換算,每萬元產值碳排放僅兩公斤。園區負責人楊淳至坦言:“這是一個很低的數值。”
綠色低碳發展,從“一度電”開始。近年來,海南不斷探索環保節能的發展模式,努力控制碳排放。
——提前規劃布局,“減碳”成為新時尚。
建筑物頂部鋪滿光伏板、玻璃“曬太陽”就能發電……在海口市江東新區,一批高科技環保設施在施工現場陸續“上架”。
“我們要求企業入駐前簽訂碳排放協議,嚴格實行低碳發展。”海口江東新區管理局規劃統籌部副部長鞏玄遠說,根據園區規劃,“近零能耗”的綠色建筑,后續將一律通過清潔能源獲得電能,滿足日常基本用電需求。
從三亞市、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入選第三批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名單,到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獲評國家首批亞太經合組織低碳城鎮優秀規劃項目,“低碳試驗”已在海南市縣和重點園區陸續開展。
2021年,海南不但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碳強度下降目標,還完成了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配額清繳工作。
——調整能源結構,建設“清潔能源島”。
優化能源結構是實現低碳發展的路徑之一。在洋浦經濟開發區,當地淘汰的老橡膠樹等生物質材料,被收集加工轉化為工業用蒸汽,作為驅動力和熱能輸送到入駐企業。園區熱力供應商洋浦新奧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說,這種“綠色”熱力如今已成為園區內不少企業首選,解決了長期自建鍋爐“耗能高、碳排放量大”等問題。
近年來,海南以建設“清潔能源島”為契機,努力加快能源轉型步伐:嚴禁新增煤電,安全發展核電,有序布局風電、氣電、光伏電,一批清潔能源項目相繼建成。海南電網公司還開辟了從島外購買“生態電”的新路徑,不斷擴大省外清潔電力輸入規模。
2021年,海南清潔能源裝機比重達70%,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3個百分點。
——發揮海洋優勢,發掘藍碳潛力。
5月31日,海南首單藍碳生態產品成功交易。通過企業購買,海口市三江農場紅樹林修復項目近5年產生的3000余噸碳匯量正式“變現”。
藍碳,是指由海洋生態系統吸收和存儲二氧化碳而產生的“藍色”碳匯。作為擁有豐富藍碳資源的海洋大省,海南提出在海洋碳匯研究上開展攻關。
今年初,海南國際藍碳研究中心、海南國際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相繼掛牌和獲批設立。“現在國內外藍碳領域研究不多,這兩塊‘招牌’將加速海南藍碳項目開發標準和測算方法學的研究,進一步發掘藍碳資源潛力。”海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立成說。
記者走訪發現,如今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海南自貿港各建設領域的共識,“減碳”也實現了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2020年至2021年,海南GDP兩年平均增長7.3%,位居全國前列。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