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家書傳正氣
【閱讀】
抗戰家書傳正氣
■ 梁惠娣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7周年,重讀一封封彌足珍貴的抗戰家書,抗日英烈的家國情懷,震撼心靈。
“余奉命出川參加抗日戰爭,將奔赴前線,希汝等勿忘國難,努力學習,強我中華。”這是1937年9月川軍第七戰區長官部參謀長傅常出川抗戰前給妻兒留下的一封簡短家書。全面抗戰爆發后,全國各地,同仇敵愾,一致抗日,一些地方武裝也紛紛奔赴抗日前線,包括滇軍、桂軍、川軍等。為了讓家書長期保存下來,傅常的妻子找了一個工匠,將家書刻在燈柜上。這是一封特別的“燈柜家書”。
1939年,中國半壁江山淪陷,滇緬公路成為唯一物資大通道。當時急需大批汽車司機與機修人員,三千多名南洋華僑也為此而歸國參加抗戰,他們就是著名的“南僑機工”。當時回國的女機工一共只有四人,其中就有白雪樵。她在回國參加抗戰前,留給父母一封信:“親愛的父母親:別了!走之前,我是難過極了。家是我所戀的,雙親弟妹是我所愛的,但是破碎的祖國,更是我所懷念熱愛的。所以雖然幾次地猶疑、躊躇,到底我是懷著悲傷的情緒,含著心酸的眼淚踏上征途了……這次去,純為效勞祖國而去的,雖然在救國建國的大事業中,我的力量簡直是夠不上‘滄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而匯成大洋,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白雪樵的家書被馬來西亞的中文報紙刊登后,激勵了無數的華僑投身祖國抗戰的大潮。在抗日戰場上,南僑機工迅速成為一支重要力量,一度擔負了滇緬公路上近一半的物資運輸任務。白雪樵老人雖然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但她在青年時代書寫的“抗戰家書”,卻永遠留了下來,銘記著那段歷史。
新四軍連長程雄的人生軌跡,是由一封封家書串連起來的。1936年末,程雄秘密結識了紅28軍第一便衣隊隊長陳彩林,并要求參加紅軍。一天晚上,他離家而去,草草地寫了一封信,信一開頭就講:“慈愛的雙親大人,兒因家貧無錢升學,立志離開家鄉,遠走高飛,尋找光明……”1938年夏,第五戰區安徽省抗日總動員委員會直屬26工作團到達店前鎮,開展抗日救亡宣傳。盼望已久的程雄立即報名參加,并于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5月,程雄被分配到新四軍第2師5旅13團2營3連任副政治指導員兼黨支部書記。臨行前,他又給雙親寫下了一封家書,從信中可知他已經做好了為國家和民族犧牲的準備,同時又為不能為父母盡孝而自責:“現在兒就要離開大別山,走上最前線消滅敵人,保衛中華,望雙親不要悲傷掛念。兒為偉大而生,光榮而死,是我做兒子最后的心意。”1943年8月17日,程雄在江蘇省六合縣丁家山與日本侵略軍作戰中壯烈犧牲,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家書中“為光榮而死”的諾言。他犧牲時,年僅24歲。
重讀抗戰家書,重溫那段烽火歲月,緬懷那些一身浩然正氣的抗日英烈,越發讓我們得到心靈的滋養、靈魂的洗滌、思想的引導和精神的激勵。我們要永遠銘記歷史,珍惜當下,讓和平與發展的陽光普照全球。
(作者系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