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味林則徐的廉潔正氣
【弘揚廉潔文化 涵養清風正氣】
體味林則徐的廉潔正氣
■ 張澤明
對林則徐的印象,大多數人往往停留在他頂住壓力抗擊外侮、虎門銷煙的那一刻。這一刻是如此耀眼,以至于湮沒了林則徐有血有肉的其余人生片段。近日翻閱材料才發覺,林則徐超越時代的廉潔自律,亦堪為今人表率。
輕車簡從不事奢靡。林則徐受命當欽差大臣去廣東查辦鴉片走私時,嚴于律己,不驚擾地方,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同當時的官場陳規陋習作斗爭。例如,他剛剛走到京郊良鄉時,就發出一道“奉旨前往廣東查辦海口事件傳牌稿”。在此文件中他要求:“第一,此行未帶官員供事書吏,只有勤雜服務人員10人,更無前站后站之人,若發現假冒,拘捕懲辦;第二,為了不打擾地方,不增加百姓負擔,從北京到廣州,沿途所經州縣驛站,交通工具自行解決,自付費用,不許在各驛站索取分毫;第三,所有借宿公館,只用家常飯菜,不必備辦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窩燒烤等高檔食品,以節糜費;第四,嚴禁身邊工作人員收受紅包饋贈。”他不只是說說而已,還強調“言出法隨”,要求沿途各州縣的驛站官吏嚴格遵守,違令者嚴懲不貸。作為一名封建官吏,做到一任封疆大吏,他仍能不隨流俗,清廉自守,這對我們今天的很多干部都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
親清有度持身居正。林則徐因虎門銷煙而被英國人忌恨,清廷迫于壓力將其流放新疆。赴邊途中,他由于旅途勞累加上積勞成疾,染上瘧疾,在西安租賃房屋延醫治療休養兩個多月。由于他清正自持,宦囊不豐,支付由此產生的開支費用成了難題。福州一位姓蘇的富戶出于敬仰之情,自愿出銀萬兩為他解燃眉之急,但林則徐卻堅辭不受。直至后來蘇家答應收下林則徐家的房契作抵押,他才接受了這筆急需的銀兩。這種近乎苛刻的律己自持,對我們今天在商品經濟社會如何保持人際交往中的親清界限,提供了很好的榜樣作用。
廉潔傳家教子有方。林則徐不但自身清廉,對教育后輩保持廉潔家風也有自己的理解。他有一副著名的對聯傳世:“子若強于我,要錢有何用,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若不如我,留錢有何用,愚而多財,益增其過。”連曾國藩都感嘆:“聞林文忠公三子分家各得六千串。督撫二十年,家私如此,真不可及。吾輩當以為法。”與林則徐相比,李鴻章對后代要“大方”得多,他遍及合肥、蕪湖、上海、南京、揚州等地的田產、房產和當鋪均留給了子孫。但豐厚的遺產并不能給子孫帶來永久的幸運,他的孫子李子嘉就是因為倚仗家資而揮霍無度,最終貧病交加而死。可見保持家道清廉、家風清正,才能“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這對我們今天如何將清廉文化在家庭這個“細胞”進行普及,無疑是有巨大的示范和現實意義的。
(作者單位:大連海關)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