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農事”
【文化隨筆】
談“農事”
■ 齊玄江
詩人與農人其實是很隔膜的。農人在田地里忙,詩人站在遠遠的地方看,看著看著就看出“田家樂”來,于是就做起詩來了。
比如,明代詩人高啟詩《看刈禾》就說:“父子俱在田,札札鐮有聲。黃云漸收盡,曠望空郊平。日入負擔歸,謳歌道中行。鳥雀亦群喜,下啄飛且鳴。今有幸稍豐,私廩各已盈?!彼睦镏擂r人的辛苦與心聲。我是干過農活的,干了一天的活本就累得半死,還要挑一百來斤的谷子趕回家,雖說只有二三里的腳程,其絕望心情卻頗似走在“上窮碧落下黃泉”的路上,不知這副重擔何時能挑到家中,哪有心思唱歌呢?宋辛棄疾詩句“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也是說的漂亮話而已。對農人而言,稻子抽穗揚花,很是要防病蟲害的,是不是豐年還早呢。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之《乃粒·稻災》中列舉種稻防災有八種之多。只有顆粒歸倉了,農人的那顆心才能放下。
當然,有人會說,我對詩人的指責是吹毛求疵,因為詩是要營造意境,來源于現實又要高于現實,它不是照搬現實,而是詩化的現實。這誠然也是對的。我們是個詩的國度,眾多優美的詩篇豐富了民族獨特文化,是我們可引以驕傲自豪的。但不可否認,整個社會熱衷于做詩而使我們疏于對事物的精確描述,而對事物精確的描述需要實地調研、記錄,也是邏輯推演的前提??萍歼M步離不開實證與邏輯推演。
宋應星的《天工開物》是少有的一部比較準確地描述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全書,其地位在中國及世界科技史上都是很高的。但像宋應星這樣的人物在我國歷史上寥若晨星,與眾多詩人相比簡直不成比例,這與我國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也極不相稱。
插秧是農事中最累的活計之一。宋應星說,“耘(拔除稗草)者苦在腰、手,辨在兩眸?!蔽?3歲到生產隊干農活,最怕干的農活就是插秧。
插秧除了要快還講究插種的秧苗有行有路,橫豎都要成一條直線。收割時大人5行、小孩3行,大家一齊往前割,互不干涉。因此,插秧之前,整好的田地放水露出表皮,然后用拖行器橫豎在表皮上畫出方格。熟練的農人拖行時快步如飛,一塊田地很快就畫出整齊的方格,比一些地方用拉線瞄直要快要好得多。畫好的田塊,男人們擔來大媽大嫂拔好、洗凈、捆成把的秧苗,一把把拋擲田中,其中的學問是密度要均勻得當。姑娘小子們排在田頭,撿起秧把依方格插入秧苗,姑娘們插5行,小子們只3行,就這樣也趕不上她們,還常常被“掛對聯”,就是兩邊的人插秧跑到前頭去了,你遠遠落在后面,遙看就像掛了一副對聯。一天下來,腰都快斷了,但大人們總還譏笑說:“小小的年紀,哪里有腰!”
在宋代有一種農具叫秧馬。蘇軾為此寫了首《秧馬歌》,他在引言中說:“予昔游武昌,見農夫皆騎秧馬。以榆棗為腹,欲其滑;以楸桐為背,欲其輕。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復瓦,以便兩髀。雀躍于泥中,系束藁其首以縛秧,日行千畦。較之傴僂而作者,勞佚相絕矣!”只可惜這秧馬到底沒有流傳下來。
宋應星是明代江西南昌府奉新縣北鄉人,可算是我的同鄉,他的《天工開物》關于稻工、水利記錄很全,而關于秧馬無一字記錄,說明秧馬在明代就已失傳了。
種田離不開水。古時靠天吃飯,風調雨順時少,水澇干旱時多。一地守令,不但要會斷獄、收稅,管理地方,還要會求雨。唐宋八大家中,除了王安石,都寫過祈雨文。
韓愈在袁州(今江西宜春)任刺史時寫過《祈雨告仰山文》,其中他向仰山之神禱告說:“若守土有罪,宜被疾殃于其身。百姓可哀,宜蒙恩閔?!彼祁H有幾分儒士不惜身的風采。
蘇東坡求雨更像寫詩了。他任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時,到秦嶺上太白峰道士廟向山神求雨,可是幾經周折,最后只得陪同太守到真興寺去禱告。路上,看見一團烏云在地面低低飄過,他便向烏云禱告,后來果降大雨。蘇軾為此還寫了名篇《喜雨亭記》。
王安石講過“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自然不會去求雨。但他走的是另一途,推行《農田水利法》,還獎勵人民在各地興修水利工程,開墾荒廢田地。只可惜王安石變法失敗,《農田水利法》也有頭無尾。此后,農人還是靠天吃飯,官人還是膜拜求雨。
宋應星《天工開物》之《乃?!に酚涊d了幾種種地汲水的水車,看了后頗親切,因為其中兩架水車是我務農時見過用過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全國興修水利,修了八萬多座水庫,我們村那一帶也修了三座,種地缺水問題基本解決了。用水車澆地都是水庫照顧不到的高坡地和梯田。后來有了抽水機,這水車也就不用了。
我參加農事活動當是從小時拾稻穗開始。雙搶時節,學校會組織我們這些小學生到一些生產隊的地里拾稻穗。中午或晚上收工時,我們把拾得的稻穗都交給生產隊,然后被分配到隊里各家各戶去吃飯。說實話,我們吃的似乎比拾得的稻穗還要多,不過在當時“顆粒歸倉”的口號召喚下,從沒有人去算這筆賬。放學后如果還早,也會到本村的地里去拾稻穗,拾得的稻穗不再交給生產隊,而是拿回家喂雞喂鴨。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隆⑵萍居嗛啞?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