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擂茶
【鄉情鄉韻】
家鄉的擂茶
■ 吳澄澄
家鄉海陸豐地區喜喝擂茶。擂茶,又稱咸茶。《海豐縣志》有記載:“婦女又嗜咸茶,茶少下鹽,置瓦盆中,擂之千百杵,令成膏液,然后沃以沸水,下以炒麻……”海陸豐地區好客,常用咸茶招待客人,以示尊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制作擂茶的工具有兩大主將:擂茶棍和擂缽,兩者缺一不可。
擂茶棍在家鄉話中是茶槌。茶槌經過日經月累的使用,總會磨損。形狀由長由粗漸漸變短變細。家里的茶槌習慣使用番石榴木,其硬木品質保證它在擂茶過程中不斷裂,同時,其自身帶有清新淡雅的木質香味又不會與擂茶的其他原料相沖,能更好地保持擂茶原有的風味。每當到了要制作擂茶棍的時候,匠人總會信步走到附近的番石榴樹旁,仔細觀察一番,然后手起刀落,干脆利落地砍下心儀的樹枝,再慢慢打磨成稱手的茶槌。茶槌一般手持那端較為細,往下則越來越粗,較細那段通常也會打磨出一個孔,方便穿繩將茶槌掛起。
擂缽用海陸豐話來講是牙缽。這種叫法大抵是因為擂缽內側是一圈圈崎嶇不平的齒印磨痕,像牙齒般將擂茶的各種原料磨細磨勻。擂缽一般用陶土燒制而成,雖笨重丑陋但勝在耐用好用。
工具準備齊全,就可以開始制作擂茶。取金不換、苦刺、薄荷、艾草、珍珠菜、花生、芝麻等洗凈置于牙缽,再撒一把茶葉,然后拿擂茶棍順時針沿著擂缽的內側旋轉,將缽內的各種青草料等舂成糊狀。一般擂到膏液狀就可以倒入熱水,再將其倒入鍋中煮沸,根據個人喜好決定是否過濾掉原料糟粕,而后加鹽即可上桌享用。但這一步做完還遠遠不夠,勤勞的主廚接著起鍋熱油炒各種配菜,豬肉、香菇、魷魚干、蝦米、芥藍絲、生菜絲、荷蘭豆絲、綠豆芽炒香蔥,或者蘿卜干、花生等,各式各樣,任君挑選。
制作好的擂茶顏色濃綠,有些接近抹茶色,色澤明亮,質感豐富,口感有層次。舀一碗咸茶,撒一把炒米,再加上各種配菜。有時是單純這一碗咸茶,一口下去,渾身清爽舒服;有時另外炒上一大盆熱氣騰騰的粿條或菜飯,吃上一碗香噴噴的炒粿條或炒菜飯,再喝下一碗咸茶,解油膩的同時口齒生香;有時也喜歡茶泡飯,取少量炒好的香飯或白米飯置于碗中,再澆上一大勺咸茶,滿滿一大海碗,不像粥般濃稠,也不似飯般綿密,而是米飯粒粒分明,茶湯香濃撲鼻,入口咸香,周身舒暢。
吃擂茶一年四季皆宜,春夏吃擂茶降火解暑,秋冬吃擂茶驅寒保暖,自家粗茶淡飯也行,招呼親朋好友亦可。
家鄉的擂茶不僅是膾炙人口的美食,更是遠方游子日思夜想的精神寄托。每當奔波勞碌許久,回到家中,喝上家人親手制作的擂茶,滿滿一碗下去,不僅空蕩蕩的腸胃得到滿足,連同心也熨燙得舒服。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福田區稅務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