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政府采購應加強內控管理
【探討與爭鳴】
博物館政府采購應加強內控管理
■ 丁雪苗
博物館的資金來源主要以財政撥款為主。博物館如何合理合規地使用財政資金,保障博物館的場館建設,開展文物征集和保管,進行歷史研究、文化傳播和社會教育等,對新時代文博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研究博物館的政府采購事項,分析其現狀和風險,探討解決對策,為進一步規范博物館政府采購和內控管理提供參考。
博物館開展政府采購工作現狀
在博物館政府采購中,數額標準以上的項目需要進行公開招標。對于新開辦的博物館來說,其進行公開招標的情況較多,因為需要采購一批新設備、新家具,而這些往往數量較多、金額較高,按照政府采購法規定需要公開招標。對于正常運轉的博物館來說,其日常采購的數額不高,為節省時間和精力,一般通過市場調查詢價、咨詢同類博物館的供應商服務情況后,再通過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等方式進行采購,在確保程序合規的同時,還能選到合適的供應商。
以博物館物業服務項目為例,由于財政預算采用零基預算方法,因此,博物館物業服務項目需每年招標。從檢票、保安到引導員等物業人員均需經過培訓,滿足博物館要求后才能上崗。考慮到博物館和物業人員之間需要一定的磨合期,若第一家物業公司服務很好,博物館一般希望可以持續合作,而非每年更換物業人員。同時,博物館多為考古、歷史等專業人才,多數對政府采購法律法規不太熟悉,盡管每年在政府采購上花費時間較多,但結果不盡如人意。因此,博物館在符合規定的前提下,往往優先選擇邀請招標。
此外,文物征集、文物復仿制、展覽展板設計和制作等項目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尤其是文物征集工作,因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屬于賣方市場,所需費用較難提前進行量化計算。
例如,文物征集所需的項目經費,在申報預算時需要進行事前評審。因此,博物館需要提前半年就確定待征集的文物及其所需經費。在此期間,文物價格受市場的影響很可能發生變化,也可能被賣家出售給其他收藏者,致使博物館錯失征集良機。對于具有唯一性的擬征集文物,屬單一來源,無法進行三方比價,其歷史文化價值、科學藝術價值及其真偽需要邀請文物專家進行鑒定,由專家出具鑒定意見,給定估價上限后,再由館方根據專家所提意見與賣方進行溝通,而在此期間,仍有可能發生文物被其他收藏者成交的情況。同時,賣方如果對專家給定的估價不認同,亦會導致博物館被迫中止征集工作。而對于不具有唯一性的待征集文物,經專家鑒定評估后,可通過競爭性談判方式采購征集。
博物館政府采購中的內控風險
一是采購部門獨立性不強。當前,各類博物館在部門設置時,很少會專門設立采購部門,而是在財務部門內部設采購崗。一些中小型博物館受限于崗位編制數量,還存在著將財務崗位設置于綜合辦公室內,采購人員兼任內審等情況。受人力和權力制約,采購人員無法全面鋪開政府采購工作,對博物館采購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
二是采購人員的專業性有待提高。博物館政府采購業務具有較強的專業性,采購人員不僅要熟練掌握政府采購法律法規,還要對文物征集和展覽項目的特殊性具有一定了解。如果其簡單套用政策,易出現為符合內控規定而影響項目執行,或為保證項目執行而不符合內控規定的情形。博物館作為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陣地,其工作的開展更加偏向于歷史研究、文物保護和社會教育方面,組織業務培訓和發展渠道也側重于文博方向。除上級部門組織的技能培訓外,博物館對內很少涉及采購、內審等內部控制關鍵崗位的專業技能培訓,使得相關工作人員缺少發展渠道,以及學習的積極性。
三是博物館政府采購預算計劃缺乏遠瞻性。博物館易產生臨時采購計劃,從而影響政府采購預算的規范性和約束性。各類博物館的政府采購預算申報時間和采購執行時間相差近半年,在實際支付時難以完全按預算執行。博物館一般在10月左右申報下一年度預算,其流程為“提出年度項目和金額需求—預算評審—財政審核后下撥資金”。在實際執行時,可能因為市場變化或實際工作情況變化,導致預算申報時所確定的內容和形式已不再適用。如果嚴格按預算申報內容,則采購項目無法執行下去,影響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如果不按預算執行,則影響預算的約束性和規范性。
四是對供應商的管理流于形式。為保證項目價格的公允性,需通過競爭性談判等方式確定供應商,而博物館的采購項目專業性強,市場上能滿足需求的供應商數量較少。一些大型供應商在文博行業內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壟斷,如果長期存在這種情況,容易讓供應商懈怠,進而影響采購項目的執行,財政資金也不能發揮出最佳效果。
對博物館內部控制的建議
一是要重視采購業務和人才培養。一方面,采購人員應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養,積極參加政府采購知識的相關培訓,及時學習新的政策法規,鞏固專業知識,同時,要積極了解博物館方面的業務知識。另一方面,博物館應按內控要求設置崗位,避免內控部門人員短缺,重視內控關鍵崗位工作人員的培養,為其提供合理的晉升空間和激勵機制,提高其工作積極性。
二是要提前部署,優化政府采購預算計劃。一方面,博物館要高瞻遠矚,科學設計,參考往年和其他單位的預算,結合本館下一年度工作實際,按季度或月度細化采購計劃,提高預算的科學性和可執行性。另一方面,要嚴格控制預算調整。確有原因申請調整的,申請人應提交書面說明,細述調整原因、方案,以及調整后可能造成的影響。
三是要根據博物館實際情況,規范文物征集等特殊項目的采購工作。采購人員要與采購需求部門加強溝通,定期交流各自工作原則和工作執行中的重點、難點,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部門規章制度和內控制度,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運作,促進博物館業務工作的有序開展。針對文物征集這一特殊采購項目工作,可邀請館內外專家和博物館內控人員,組成文物專家委員會,針對文物征集、驗收、管理等工作,科學設計方案,總結實際過程中行之有效的經驗方法,完善內控制度,形成長效機制。
綜上所述,博物館的政府采購有其特殊性,應以政府采購法為準繩,根據場館實際工作情況,不斷健全完善內控制度,更好地為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品質服務。
(作者單位: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