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清廉張之洞
【弘揚廉潔文化 涵養(yǎng)清風正氣】
一生清廉張之洞
■ 祁敬君
提到清朝,人們往往馬上會想到吏治腐敗,“一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其實,也有清廉之官,比如張之洞。
張之洞,祖籍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生于貴州興義府(今安龍縣),同治二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教習、侍讀、內閣學士、湖廣兩江兩廣總督及軍機大臣。官居一品,相當于現在的正國級,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并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一生主要做了四件事:新式教育,實業(yè),練新軍,抵外辱。
就實業(yè)來講,大辦軍用、民用工業(yè),建立湖北鐵路局、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漢陽機器廠鋼軌廠、湖北紡織官局(包括織布紡紗繅絲制麻四局),開辦大冶鐵礦、內河船運和電訊事業(yè),修筑盧漢鐵路等。漢陽鐵廠成為當時亞洲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yè),形成了以重工業(yè)尤其是軍工業(yè)為龍頭的湖北工業(yè)內部結構,武漢一躍而成全國重工業(yè)基地。毛澤東曾說:“提起中國民族工業(yè),重工業(yè)不能忘記張之洞。”
張之洞一生籌款無數,也為籌款而煩惱,籌備軍火,新辦洋務,都需要錢。在生活中,他卻并不看重金錢,厭惡那些聚斂財富的人,中舉后,曾窮得飯都吃不上。上任山西巡撫和兩廣總督時,他都是裁汰陋規(guī)銀、削減辦公費,從不接受下屬禮金,并且為了防止收門包,他家沒有看門人。
但張之洞這人心性高放,積極投身新政,喜歡玩賞古董字畫碑帖,經常喝酒吟詩,喜歡送禮賞賜,為此花費不少,這樣一來,銀兩一年到頭所剩無幾,總處于貧困境地。要過年了,手頭拮據,他在屋里來回走,自己對自己說:身為總督,居然沒錢過年,這簡直成了笑話,這年該如何過呢?
他指著里間室內的衣箱,問家仆:“城里最大的當鋪在哪兒?”家仆沒好氣地說:“這你也想得出來,作總督的怎么能去當東西?”
張之洞輕松一笑:“皇帝都可以借兵借馬,總督咋不能當物?算一下,咱家需要多少銀兩才可以過年?”
家仆說:“按以往的花費加上給下人們一年的薪水,要1800兩才行。張之洞又問:“今年給了學生們多少壓歲錢?”家仆笑笑:“1790兩。”
張之洞高興地說:“我用這點銀子,換來湖廣之地800多家的歡樂,很值,很值。”然后讓家仆拿來9只箱子,4只裝了夏季換洗衣服,5只空箱裝滿后花園桂樹旁的瓦礫亂石,貼上總督府封條,蓋好封印,花車出了總督府。
清末時,武昌“維新”等大當鋪有規(guī)定:凡是總督府衙門的皮箱,可以當200兩銀子,不管里面是什么東西,只照箱數付錢。開春后,都府可以拿銀兩贖回箱子。當鋪可以大賺一筆。這個情況,可是清末官場的奇聞。
宣統(tǒng)元年(1909年),晚清重臣張之洞病逝,終年72歲。臨終遺言說道:“為官40多年,勤奮做事,不謀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間,地不加一畝,可以無愧祖宗。”
張之洞去世后,沒有遺產,只有圖書萬卷,辦喪事的錢都是門人和幕僚所湊。
一生顯宦高官,卻是一貧如洗。
(作者系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yè)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chuàng)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fā)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yè),推動政府采購發(fā)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yè)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yè)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fā)展事業(yè)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