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貨里不僅有年味,更有責任
【記者觀察】
年貨里不僅有年味,更有責任
■ 本報記者 楊文君
春節的腳步漸至,年味漸濃,某科技集團的員工小王近日正在單位“安排”的手機平臺上選購年貨。而小王有所不知,很多單位發放的年貨都是通過政府采購而來的。
記者打開中國政府采購網搜索發現,年貨項目不在少數,而且很多單位早在3個月前就開始籌備年貨了。
購物車里都有什么
和大家印象里的年貨一樣,許多單位的年貨購物車里裝有柴米油鹽、干果蜜餞、生鮮熟食。比如,上海交通大學工會2023年春節慰問教職工年貨禮包采購公開招標公告顯示,中標供應商需提供預制菜品、休閑零食、床上四件套;??谑锌偣?023年“迎春送?!逼栈莼顒觿t通過競爭性磋商采購5000份年貨禮包和5000份干貨禮包。
除了美味年貨,購物車里還有很多服務類項目,多地針對春節假期籌備了“嘉年華”活動。
就在上個月,四川省綿陽市商務局發起了“第26屆中國(四川)新春年貨購物節綿陽特裝館設計搭建服務”項目的“征集令”。中標供應商需完成購物節綿陽特裝館設計搭建、運行維護、拆除,企業海報設計制作,以及參展企業組織協調、疫情防控、現場組織、拍照攝影、參展成效統計和活動總結等工作。展區面積約300平方米,展位數量約40個。
據了解,該項目已完成采購。第26屆中國(四川)新春年貨購物節正在火熱進行中,本屆年貨節以“家鄉味·中國年”為主題,來自重慶、云南、黑龍江、遼寧、浙江、福建、湖南、四川等20余個?。ㄊ校┖腿?0余個國家和地區共800余家中外企業參展,涵蓋酒類飲品、特色食品、農產品、文創工藝品、生活家居等上萬種品類,展會期間還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優質實惠的促銷活動,活躍節日市場,是一場重要的穩經濟、促銷費的年貨活動。
不只在四川,其他地方也發布了年貨節的服務采購項目公告。2022年12月11日,江西省上饒市總工會發布了“迎新春·惠職工·促消費”年貨節形象展位及舞臺設計搭建項目的競爭性磋商公告,征集供應商搭建迎新春大舞臺;2022年12月14日,福建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委托代理機構對“一縣一周 特產惠農”系列展銷會布展和“福建供銷農產品年貨嘉年華活動”布展項目組織競爭性談判,準備抓住歲末年初的好時機,啟動一波農產品消費活動。
從線下走到線上,上個月末,四川省達州市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巴山食薈地鐵抖音年貨節廣告服務競爭性磋商公告發布,該地希望借流量換力量,歡天喜地過大年。
北京市商務局早在去年11月就委托北京匯誠金橋國際招標咨詢有限公司發布了招標公告,要求中標供應商圍繞歲末年初消費旺季的有利時機,結合消費市場需求和傳統節假日消費熱點、特點,集聚優質商品和服務消費資源,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各類平臺營銷形成“組合拳”,打造多項具有北京年味兒的城市特色消費活動,組織開展為期1個多月的“2023北京年貨節”活動。
目前,“2023北京年貨節”已全面啟動。本次活動是北京消費季跨年重點活動,以“溫暖城市·溫馨過年”為主題,包含“京星之選”“京京有味”“京新有young”“京年有戲”四大活動板塊,將持續到2023年2月5日,預計活動覆蓋8個區,60余個重點商圈,參與企業門店不少于2000家,活動宣傳及實施覆蓋人群超過3000萬人次。同時,京東、阿里巴巴、蘇寧易購、什么值得買等線上平臺公司相繼助力,形成“國內+國際、線上+線下、文化+消費”聯動的生動格局,打造具有北京年味兒的城市特色消費活動。
年貨采購的背后是什么
小王給七大姑八大姨選購了北京稻香村的點心、干果、五谷雜糧大禮包,總計789元。他對記者說:“3年沒回家了,這次回家,多給家里人買點東西?!?/p>
近年來,受疫情等超預期因素沖擊,我國經濟面臨壓力測試。如何提振信心、穩定經濟增長成為當前和今后我國經濟運行的重要課題。前不久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這不僅是因為消費的核心支柱作用,更是因為疫情期間,消費場景屢受沖擊,消費領域遭遇了“非對稱性沖擊”。
年貨采購里不單承載著濃濃的鄉愁,更承載著穩經濟、促消費的重任。以“2023北京年貨節”采購項目為例,該項目通過政府采購的途徑組織相關平臺、企業構建年貨節矩陣,刺激民間消費,鞏固我國經濟回穩向好態勢。
負責該項目采購的有關工作人員表示,“2023北京年貨節”旨在抓住歲末年初消費旺季的有利時機,根據消費需求和傳統節假日消費熱點、特點,通過“年貨市集”“過年美食”“老字號傳承”“過年娛樂”及宣傳推廣等多種方式開展形式豐富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活動,促進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的恢復。
不過,近日也有專家表示,老百姓愿不愿意消費取決于腰包鼓不鼓。如何讓老百姓更有實力消費?對此,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薩認為,首要就是要把蛋糕做大,讓1.6億市場主體能夠賺到錢。
在這方面,政府采購作為財政支出的“三駕馬車”之一,本身在擴大消費、助推經濟發展方面可發揮較大的作用,或彌補民間消費不足,或充盈消費總量。
上世紀90年代末、本世紀初,我國經濟出現了需求不足的問題,老百姓消費欲望降低,銀行存款卻在不斷增加,社會購買力低迷,經濟增速受限。為應對這一情況,我國采取政府舉債和增加政府投資的方式,將民間潛在的購買力轉化為政府的現實購買力,這一舉措在應對危機和維護經濟穩定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出現,以微觀主體利益為出發點的民間采購收縮,引發社會整體消費需求的縮減,經濟衰退跡象顯現。為此,國務院當年提出了擴大內需的10項措施,包括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加快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加快地震災區災后重建各項工作,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在這10項措施中,除了增值稅改革和金融政策外,其余8項均涉及政府采購。
2021年,我國政府采購規模已達到3.64萬億元,占GDP的3.2%。同時,隨著政府采購政策功能的不斷釋放,75%以上的政府采購合同金額流向了中小企業;超過300億元的政府采購資金幫助脫貧縣的近300萬農戶鞏固了脫貧成果。
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徐煥東告訴記者:“政府采購作為財政政策工具之一,是有宏觀經濟調節功能的,通過調節,使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達到平衡。在當前內需不足的情況下,一方面要刺激民間消費,另一方面要靠政府采購,集中力量辦大事。”
無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無論是您自掏腰包還是共享政府采購成果,這個春節,您準備好“血拼”了嗎?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