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采購能否走上集采之路
【來自實踐】
制服采購能否走上集采之路
■ 劉洋
作為區級衛生監督所,雖然參與的政府采購活動不多,但針對物資采購,筆者所在單位仍制定了物資采購管理制度和政府采購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確保資金用在“刀刃”上。
物資采購有時也是個令人頭痛的事情。比如,新招錄行政執法員,每年所里都要為他們量身定制制服。從制式西服、冬裝大衣、半袖襯衫、長袖襯衫、夏褲到帽子、領帶、標志……穿上這一身衣服,既是他們走上執法崗位的第一步,也是他們開始為民服務之旅的第一步。但現階段的執法人員在入職后,都需要等待短則數月,多至一年的制服招標制作周期。單位的老員工衣物如果發生破損、臟污、丟失等情況,在需要新制服的時候,也不能及時換新裝,往往只能將就一段時間,因為,為了滿足工廠起訂量需要和減少辦公室招標等工作,要等新執法員入職后或本單位需求量較大時再選擇統一制作。這些都給實際工作的開展造成了一定困難。
常常有人會疑惑,為什么不能提前采購好制服,等新員工一入職,就讓他們穿上制服,立刻投身于執法工作。其實,這其中原因有很多,一是一整套制服價格不算便宜,往往需達到招標門檻,不是簡單去市場上買兩件衣服。二是現在制服經費都由各單位自行負責,需要走財政預算,不能提前預支未來制服費用。三是制服都是量體裁衣,每個人需要定制屬于自己的制服。
實際上,衛生監督執法員的制服早已分門別類,由國家級單位確定了制作的相應要求和標準。筆者所在單位就有愛惜衣服的執法人員,兩套衣服輪著穿了十多年。那是否可以由省、市級的衛生監督所等單位統一招標、制作相應的服裝,設定一定的倉庫或者制定領用制度,下屬的各區縣機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申領,只要條件合理,符合規定,便可以申領到制服。相信統一招標可以解決制服略有差別,分設機構同一時間各自招標浪費時間、人力等諸多問題。
或許,不僅僅是衛生監督執法機構,包括工商、稅務、城建、環保、農業等單位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制服采購難題,是否可以觸類旁通,一并解決?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衛生監督所)
延伸閱讀
2021年,北京市財政局牽頭制定了《綜合行政執法制式服裝和標志帶量集中采購工作推進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了執法服裝帶量集中采購的新想法。根據《方案》要求,北京市10家市級單位、100余家區級單位統一開展了綜合行政執法制式服裝和標志采購活動,將多頻次重復性采購化為一次性采購。實施帶量集中采購,站在一個采購人的角度看,可能效果并不明顯,但整體而言,時間成本可降至以往的1%以下,人力等其他成本也會節約不少。另外,從供應商的角度來講,其將大大節省各類投標成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產品的提質降價上。這也是優化營商環境的一項重要體現。
此外,《方案》提出,監管部門主要負責統籌協調,如北京市財政局作為牽頭單位負責統籌工作,各區財政局、開發區財政審計局統籌協調區屬各綜合行政執法部門預算、資金證明開具等工作,而采購人在項目中承擔更重的權責,如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作為集中帶量采購主體具體執行采購工作,擬制實施方案和標后管理辦法;北京市司法局對各單位執法人員執法信息進行核驗;市級各成員單位組織開展本系統市、區兩級執法人員服裝及標志配發需求的統計、匯總工作,并做好后期的合同、履約、支付等工作。此外,為確保采購工作按計劃有序推進,北京市財政局對此次采購工作非常重視,多次組織協調會,充分征求各單位意見,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科學制定采購方案,積極做好資金保障。各成員單位對整體工作流程、具體采購需求、相關文件擬制、后勤管理等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