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推動文化發展與繁榮專題】
【政府采購推動文化發展與繁榮專題】
穿梭在鄉村間的“金光大道”
——天津市北辰區政府采購文藝“大篷車”搭建流動舞臺側記
本報記者 曲明 通訊員 季曉涓
不需要寬敞的場地,就能登上豪華的舞臺;不需要往城里頭跑,就能在家門口看到精彩的演出。這兩年,在天津農村一部由政府采購的文藝“大篷車”在文化惠民工作中派上了大用場,發揮了大作用。
2008年以來,這部被農民稱之為流動的“金光大道”演出車走遍了天津市北辰區所有村鎮,把歌舞、音樂、京劇、曲藝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送到了農民群眾生活當中,不僅讓鄉親們在家門口享受到高檔、正規的精彩演出,同時也提升了群眾文化的品位,推動了公益文化服務的發展,讓文化下鄉傳統活動呈現出勃勃生機。
政府采購物有所值
提到文藝下鄉演出,我們腦海總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演出前,村里忙著買材料搭臺,平整場地,收拾化裝休息室,張貼“熱烈歡迎”的標語;演出中,工作人員把設備抬上抬下,裝布景、安支架、調音響、搭背景……演員在一旁化妝試音;演出后,還沒退場完畢,工作人員就趕忙拆臺卸設備裝車。一場2個小時的演出,從準備、趕路、搭臺、拆臺、裝車,再到返回城里,往往要花費一整天的時間。談起這種傳統下鄉演出方式,北辰區文化館副館長呂合營說:“文化下鄉在臺前幕后花費的時間太多,人力、物力耗費很大。有時因為一點差錯,就會影響到演出效果。頻繁的搭拆臺工作影響到老百姓正常生活,村鎮負擔很重。另外,小型的下鄉演出過于簡陋,群眾不過癮;而大型的演出又興師動眾,對場地要求也高,給村鎮接待工作帶來諸多不便。”
為了提高文化下鄉的工作效率,把“文化惠民”做深做實,北辰區政府采購了一臺流動演出車。區財政的同志介紹說,每年的文化下鄉支出很大,錢大部分花在搭臺、設備購置和器材租賃上。財政采購文藝“大篷車”的意愿,是想把資金用在長遠建設上,減少不必要的消耗和浪費。這部文藝“大篷車”是按照我們的要求定做的,最初買來的是一臺能夠滿足大型演出的“裸車”,用財政資金購買并安裝了燈光、音響設備。后來,又采購了2輛小車,專門放置固定電源和音箱。買車花了80萬元,配置設備花了60萬元,共計140萬元,每年財政上還要撥付一部分維護費用,保證鄉村間的“金光大道”暢通無阻。
記者仔細端量著這部文藝“大篷車”。這輛車寬4米,長15米,臺面高1.8米,有8個不銹鋼支柱,16個液壓缸作為自動動力,頂棚升起后空間巨大,能容納60名演員演出。演出車的購入讓呂合營格外高興:“這部‘大篷車’絕對物有所值。它集“流動”“演出”于一體,舞臺上的各種設備都安裝在車里,使用時只需打開開關或移動位置,從啟動到布置完畢只需半小時,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車內設備齊全,自動化程度較高,不但節省了人力,還大大減少了操作失誤,燈光、音響的搭配也保證了良好的演出效果。每當演出過后,農民朋友都興高采烈地表示,這個“大舞臺”臺面高,看得清,聽得真,效果比以前更好了。
助陣演出評價特好
有了演出“大篷車”助陣,北辰區文化惠民活動更紅火了。“金光大道”群眾藝術之星大獎賽、“和諧文化大舞臺”、慰問外來務工人員專場等演出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下面的鄉鎮搞文藝演出,也經常提出借用“大篷車”,鄉親們特別愿意走上這個流動的舞臺,一來為基層節約了開支,二來保證了群眾自娛自樂的需要,可謂一舉兩得。演出設備革新了,管理也必須跟上步伐。“大篷車”每年承擔的演出任務超過100場次,觀看演出的群眾達到80萬人次,期間沒有一次是商業演出。呂合營和五位同事還達成了一個不成文的協定,每次下鄉演出,都是自己帶飯帶水,絕不在基層吃一頓飯。一如既往地嚴格遵守紀律,讓這個小團隊保持了始終如一的工作熱情,受到基層單位和群眾的好評。
雖然已經成為了演出設備的主力軍,但“大篷車”在平時工作中還面臨一些困難。常年奔波在外,時常在攝氏30多度的烈日暴曬和零下十幾度的風霜大雪中穿行,車身的耗損相當大。為此,區財政還給演出車及兩輛設備車都購買了保險。呂合營說,如果演出車得不到有效利用,常年停放不參加演出,時間一長車就壞了,花了冤枉錢不說,老百姓根本沒從中享受到便利。雖然也出過幾次小故障,但“大篷車”至今還沒有影響過正常演出,可謂“勞苦功高”。“大篷車”的經歷讓他深刻感受到政府采購給文化帶來的巨大效益。“大篷車”演出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起點。區財政表示,要支持“大篷車”演出場次,提升“大篷車”音響、燈光效果,年底計劃把LED大屏也裝上去。
流動舞臺空間很大
民營演藝團體黑駿馬藝術團是“大篷車”的合作伙伴。團長趙國秀感觸頗深:“這2年,黑駿馬參加了大量文化下鄉演出,傳統的搭臺耗時長、效果差,演員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影響,往往發揮不出最佳水平。有了“大篷車”后,演員們不但大大縮短了等待時間,還在車上體驗到了劇院舞臺的效果,搭配出色的燈光、音響設備,能夠把最好的節目獻給老百姓,大大提升了演出效果。
趙國秀還表示,隨著電視、網絡的高速普及,老百姓在電視上、電腦上隨時可以收看演藝節目,對文化下鄉的演藝質量要求更高了。演藝設備的發展,為下鄉演出的演藝團體提供了巨大便利,像“大篷車”這種演出車,幾乎就是一個流動的真實舞臺,使演員無論到哪里演出都有身臨其境之感。相信隨著演藝設備的繼續進步,將來各種下鄉演出、群眾活動也能完全達到正規舞臺的效果。
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天津地區組王志輝認為,政府采購文藝“大篷車”的做法值得肯定和推廣。群眾演藝設備,應在保持演出效果的前提下,盡可能簡單化、便捷化。“大篷車”集演出效果與流動性于一體,是政府為老百姓做的好事、實事。他認為,在資金保障方面可以考慮3、5年左右更換一套設備,同時配備大尺寸液晶屏,以滿足演出現場老百姓對“看”的更大需求。王志輝表示,從演藝設備的角度考慮,文化下鄉、進社區活動還可以有更多思路。天津是曲藝之鄉,又有大批熱愛文藝活動的市民,每天業余時間自發組織唱戲、唱歌、太極拳、廣場舞等活動的市民不計其數,可以通過政府采購形式購置專業、便捷的視頻音頻設備發放到社區供老百姓使用。一方面政府主導文化下鄉、進社區活動,把專業的演出帶給老百姓;一方面老百姓利用政府配備的設備參加到文藝活動中來,雙管齊下,演藝設備將為群眾文化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