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內需、新能源、智能化成今年熱點
地方兩會熱議汽車業
擴內需、新能源、智能化成今年熱點
■ 本報見習記者 丁境炫
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的兩會已于1月份陸續閉幕。透過各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代表委員們的建議提案,公眾能夠一窺各地政府新一年的工作重點和發展方向。本報記者梳理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發現,2023年,汽車行業的熱度相比去年有增無減,汽車消費擴內需、新能源、智能化、停車場充電樁成各地兩會熱詞。
穩增長擴內需 釋放汽車消費潛力
2022年,為穩定經濟發展,我國在既有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出臺了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減半政策,規定從2022年6月到年底期間,單車價格(不含增值稅)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在這項政策的拉動下,我國汽車產銷兩旺,充分釋放了汽車消費潛力,對穩經濟促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記者注意到,2023年各省在擴內需穩增長方面繼續倚重汽車等大宗消費的重要作用,幾乎每個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及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
例如,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落實搞活汽車流通擴大汽車消費14項措施;山東省提到要大力推動恢復和擴大消費,實施“山東消費提振年”行動,深入開展“放心消費在山東”活動,優化拓展汽車、家電等消費券使用;吉林省提到要提振大宗消費,開展汽博會等活動;江蘇省提到要積極擴大有效需求,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支持新能源汽車等大宗消費,為經濟持續回穩向好提供有力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在挖掘汽車消費潛力方面,還有一些省份將目光轉向鄉村消費升級和加快舊車換新。例如,遼寧省在政府報告中提到,要促進消費提質擴容,實施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行動;吉林省提到延長農民、人才等購房補貼政策時限,與家電、汽車等聯動促銷;貴州省提到要釋放農村消費需求,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更好推動工業品下鄉;青海省也表示要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
支持綠色低碳發展 各地頻提新能源
在“3060”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引領下,綠色低碳發展連續幾年成各地兩會熱詞。在汽車領域,綠色低碳集中體現在新能源汽車生產和銷售、氫能“制儲輸用”等方面。
例如,山東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推動制造業綠色化轉型,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力度,整合鋰電、動力系統、整車制造等資源,盡快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形成競爭優勢;遼寧提到要穩步發展氫能產業,建設北方重要氫能產業基地,加大儲能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拓展力度;湖南省更是為新能源汽車產量定下明確指標,要求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力爭2023年本省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100萬輛、占全國10%以上。
公共領域用車是各地政府部門推動綠色出行的有力抓手。記者注意到,不少省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公共領域用車綠色化作出部署。例如,北京提出在公交、環衛、出租等重點行業推廣新能源車,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吉林提到在公共領域大力推廣應用.新能源車,開展“氫動吉林”行動,布局加氫站等基礎設施,推廣城市公交、環衛等氫能車應用;貴州提出推動公共服務車輛電動化替代,新增及更新新能源公交車、出租車占比不低于80%。
在引進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同時,各省也在出行領域“做減法”,逐步淘汰對空氣污染嚴重的柴油貨車。例如,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湖南省、廣東省、四川省等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寫明要逐步淘汰國四重型柴油營運貨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改善空氣質量。
增建停車場充電樁 各地積極完善配套設施
對開車的人來說,新能源汽車買回來以后充電方不方便、停車位是否充足是一個非常具體和現實的問題。今年各省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就“增加新能源車充電樁”“增建停車場”等問題提交建議和提案。
例如,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廣豐大藥房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迎在天津市十八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建議,增加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他認為,當地目前仍存在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分布不合理、公共充電設施使用率偏低、社會力量參與度不高等問題。
實際上,王迎反映的問題和提出的建議在全國各省都有普適性。記者注意到,2023年多個省份都把“增建停車場”“增加充電樁”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
例如,山西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3年要完善城區停車場等配套設施,新建公共充電樁3萬臺;廣西省提出2023年要加強停車場、加氫站等建設,完善公路沿線汽車充換電網絡,推進充電設施進小區進鄉鎮,新增充電樁1.5萬個以上;重慶市提出增設停車場、充電樁等配套設施,新增小微停車場泊位2萬個;貴州省提出2023年要實現營運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全覆蓋,建成城市(縣城)公共停車位3萬個。
順應數字經濟潮流 汽車產業智能化加速
智能化、數字化是當今世界汽車產業發展的潮流。各地政府工作報告頻提智能網聯汽車、汽車芯片工程、發展集成電路等話題。記者注意到,2023年多個省份在其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到智能網聯汽車。
例如,湖北省要求突破性發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等五大優勢產業,并要求東風猛士、上汽通用奧特能、小鵬汽車、集度汽車等加快發展,推出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新車型10款以上,產量突破50萬輛,加速形成下一代汽車產業生態圈;北京市提出推進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擴區建設,加強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天津市要求增加“AI+交通”等應用場景,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產品技術等場景規?;瘧茫唤K省要求2023年推動建設無錫國家車聯網先導區。
發展智能網聯汽車需要芯片產業的技術支撐。在芯片產業發展方面,各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作出部署。例如,安徽省提出推動制造業智能化發展,提升集成電路產業在軟件、材料、設備等環節自主可控能力,突出“芯車聯動”,推進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全產業生態建設;遼寧提出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做大做強集成電路裝備等一批數字產業集群。
促高質量發展 汽車大省推動車企擴產
記者注意到,各個汽車生產大省把加力建設本地汽車生產基地、促進當地車企擴產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例如,吉林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進一步鞏固汽車大省地位”,實施汽車產業集群“上臺階”工程,依托長春汽車產業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加快整車、零部件、后市場“三位一體”協調發展和全面提升。吉林還表示要全力支持一汽、服務一汽、配套一汽,力爭一汽全年省屬口徑整車生產實現260萬輛,全力服務好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建設,打造汽車零部件制造強省,提升汽車零部件本地配套、本地采購比重。
同樣作為汽車生產大省的重慶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了汽車產業的發展規劃。重慶提出要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整零協同”推動燃油汽車向高端化、智能化、新能源化轉型,提速建設長安、賽力斯等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配套項目,一體規劃建設運營“充儲泊”設施,構建完整產業鏈,并與成都共建成渝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
此外,天津市提出推動一汽豐田新能源車增產上量;遼寧省提到加大產業投資力度,開工建設沈陽寶馬全新動力電池等項目;河南省提出推動上汽新能源二期、奇瑞新能源二期、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及動力電池等項目投產達產;湖南提出重點抓好長沙比亞迪和湘潭吉利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等產業項目建設;廣西提到支持柳州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陜西提到要推進比亞迪擴產等項目建設。
高水平對外開放 各省提升汽車產業外向度
2023年,許多外貿產業發達的東部城市持續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擴大汽車進出口規模。
例如,吉林省提出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著力擴大對外貿易規模,全力提升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外向度,擴大平行車進口,推動二手車出口實現增長,高質量舉辦2023中德汽車大會;廣東提出要建設汽車、大宗商品等六大進口基地,組建全牌照大宗商品進出口公司,推動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建設;天津市提到要充分依托交通、口岸、自貿試驗區等資源,加快建設區域商貿中心,構建汽車大流通樞紐;遼寧省的汽車產業鏈以外企華晨寶馬為核心,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便利外企在華生產,遼寧省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落實好外企國民待遇,更大力度吸引利用外資,促進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隆⑵萍居嗛?。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