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拒收的投標文件進了評標室
招標公司的小王特別郁悶,負責代理的一個項目正在走復審程序。他代理的是一個公路項目,分兩家招標代理公司進行。有一家監理投標單位,同時投標兩個招標代理的標段,其授權委托書的打印部分的單位名稱和法定代表人出錯,但其簽章和要求附的證明材料又是正確的,另一家招標代理機構按照招標文件的要求,拒收其投標文件,而小王不但接收了其投標文件,并且被評標專家推薦成了中標侯選人,被項目監督部門勒令復議。招標人和招標代理都認為這種投標文件應該被廢標,但評標專家辯稱,招標文件授權委托書格式下面附注明確指出“委托代理人提供的證件、證明不齊或不符合要求的,投標文件不予接收”。其前置條件表明,招標人在接收招標文件時須檢查其授權委托書,否則不可能查證出委托代理人提供的證件、證明是否不齊或不符合要求。同時,即使委托書在內容填寫上有毛病,經過投標文件的接收、開標等一系列法定開標程序表明,投標人也默認修正了并確認了其內容,招標人默認其改正、監督部門也認可,并向評標委員會提供了相關人員在開標一覽表上的簽字確認。招標文件未授權評標委員會對開標進行審查,評標委員會只有認可開標結果。這也是目前評標過程中常常爭議較大的問題,評標委員會收到招標人應拒收的投標文件,評標委員會又沒有相應的授權,其文件如何處理。招標人常常記得自己沒有廢標的權力,這種權力只屬于評標委員會的,而常常忽略自己的拒絕不符合招標文件規定條件的投標文件的權力,甚至于把“拒收”權等同于“廢標”權,提交評標委員會進行決定。而評標委員會只能按照評標辦法進行評標,不能越評標辦法而進行廢標。如評標委員會發現應拒收的投標文件進了評標室,可以建議招標人作為拒收投標文件的權力,而不能代招標人進行廢標。招標人也應在接收投標文件時,注意行使自己“拒收”權。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