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事
【繽紛世界】
茶事
■ 柳艷柏
茶又謂之“苦荼”。陸羽的《茶經》謂之“南方之嘉木也”。古代有五六種稱謂,如“荼、槚、茗”等,古代神農氏嘗百草,遇毒以茶解之,所以茶也與“查”同音。
我對茶葉最初的印象大概來自我的母親。上世紀80年代分田到戶以后,我家也分到了兩分地的茶園。母親總在秋天帶我們來到茶園中勞作,薅草松土,在茶蔸的下面挖個小洞,把農家肥施進去,又在上面用土把它覆蓋上,然后我們就好像把這件事忘記了一樣。來年的春天,正是“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的季節,而洞庭湖的春天總是濕漉漉的,綿綿的春雨下個不停,在春風春雨的呼喚下,我們家的茶葉都冒出嫩綠的芽。母親總在清明節前后帶我們去山上祭拜祖先,再到我們自家的茶園,領著姐姐、弟弟和我一起上陣,把還像一只只雀舌一樣的嫩嫩的茶葉采摘下來,放到背簍中。調皮的我總是在采茶葉的過程中偷偷放一兩片茶葉到口中,茶葉在口中慢慢嚼碎,先是微微的苦,再是沁心的甜。母親看到了,總是要罵我一場:“小孩子,不能呷茶葉了,呷了茶葉皮膚變黃。”母親的話嚇得我直吐舌頭,但背著母親,我忍不住又偷偷地放了一片茶葉到口中。“我來顧渚源,得與茶事親。氓輟耕農耒,采采實苦辛。”唐代詩人袁高覺得采茶很是辛苦,孩提時代的我,卻覺得好玩。
茶葉采摘回來以后,母親叫姐姐燒開水,我們把茶葉倒入腳盆中,母親用開水澆上,待變涼以后,就叫姐姐洗干凈腳,用腳去踩茶葉。茶葉變軟變細以后,姐姐的腳也變成了褐黃色。母親把茶葉撈出來瀝干水分,放到盤箕中揉搓,茶葉變成了條索狀,水分也差不多擠干了,就把茶葉攤在盤箕中。春天的好日頭,茶葉兩三天就曬得干干的,母親找來干凈的塑料袋,把干燥得可以隨時折斷的茶葉收藏起來。家里來客人時,母親就用新鮮的茶葉,加上鉸碎的川芎,還有老家特有的茶椒,泡上大半盅的水,端給客人喝。客人先把盅里的水喝完,再用手指把茶葉夾到口中,嚼碎后吃掉。
讀小學以后,我們的勞動課就成了幫學校采摘茶葉。學校建在舊坡嶺上,舊坡嶺南邊的山上有學校100多畝的茶園。實際上,我們采摘茶葉的時候,按現在的觀念都已過了采摘的季節,但學校還是組織我們把又肥又大的茶葉采摘回來,然后打包運走。后來我們才知道,這些茶葉被運到了臨湘的磚茶廠,做成茶磚,遠銷內蒙古、新疆等地。再后來我們才知道,臨湘的黑磚茶在遙遠的大西北很受歡迎,臨湘的茶葉在古代的茶馬古道上有著響當當的地位。
工作以后,我對茶葉的認識也更進了一步。通過陸羽的《茶經》以及后來的《續茶經》,我才知道中國的茶葉分綠黃黑白紅等品種,也知道了茶葉有發酵茶和不發酵茶之分。更有甚者,我還知道了貴州有一種蟲茶,以一種專吃樹葉子的蟲子的屎做成的茶葉,有著清肝明目解涼的功效。現在的社會,茶的品種也出現了千姿百態的變化,比如花茶,藥食同源,用各種植物做成的茶。但在千萬個茶葉品種中,我更喜歡的是綠茶,在《茶經》等書中,有產自岳陽的北港毛尖、君山毛尖,寧鄉的溈山毛尖,衡陽的衡陽毛尖,都是極好的綠茶。近幾年我也品一品黃金茶以及浮梁的明前毛尖、江西的狗牯腦等,入口極爽,有著春天的味道,回甘也極有韻味。這也許是我對綠茶的情有獨鐘。當然,無論是哪個品種的茶,我們都能從中品出百味人生。
品茶是一種慢時光,我們的時光總是回不去的,但我們的回憶總可以像放電影一樣。遠離故鄉多年,留在我記憶深處最好的茶,是母親用家鄉的井水燒開后泡的一杯釅釅的川芎椒子茶,既健康又滿是春天的芬芳。
(作者單位:國鼎和誠項目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