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算盤
【記憶】
我與算盤
■ 劉玉松
深圳人才公園有一尊人物雕像,左手拿著算盤,右手擺著撥拉算珠的姿式,算盤上顯示著一排阿拉伯數字。雕像旁的地面上有個棱形模塊介紹:程大位(1533—1606),明代商人,珠算發明家,集成計算鼻祖。
用手機百度,程大位是安徽黃山屯溪人,年少時,對書法和數學頗感興趣,20歲起開始經商,60歲時完成其杰作《算法統宗》,此書流傳300多年不衰。1578年左右他還發明了世界第一卷尺,當時稱作“丈量步車”,為此被譽為“卷尺之父”。
在會計崗位工作了30多年,我與算盤也結下了深厚的感情。退休時清理辦公室雜物,經單位領導同意,我收藏了常用的那把算盤。
第一次接觸算盤是我6歲那年,爸媽都出工去了,我帶著妹妹在家玩。晌午時分,妹妹估計是餓了,老是哭,我就把她帶到爸爸的房間,從桌子上拿起算盤給她玩,妹妹兩只小手扒在算盤上,來回掃動,算盤珠子發出嘩嘩的響聲,妹妹高興得咯咯直笑。那把算盤挺結實,框架和底板是椆木的,深棕色,珠子是石頭做的,黑色。珠軸被算盤珠子磨得光溜溜的,撥打起來圓滑適度,不帶珠,不卡珠。
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珠算,為了練好珠算指法,把老師教的“666”“打百子”“三盤成”“九盤清”練得滾瓜爛熟。
高中畢業后,在大隊當秘書,接過來上一任秘書的一把舊算盤。書記把算盤交給我時鄭重其事地說,這把算盤是大隊的傳家寶,他也是從上一任秘書手里接過來的。算盤是秘書工作的重要工具,收集、統計、上報數字,參與大隊年終分配,審批生產隊年終分配方案,都離不開它。
剛參加工作時我在一個鄉財政所工作,職責是農業稅專干兼任農業稅征解會計。單位給我買了把15軸的新算盤,全木質結構,棕紅色的。來到辦公室,拿起算盤習慣地撥打了一輪“666”,珠子大小適度,運珠彈子很平滑,手感很不錯。上個世紀80年代,農業稅是我國大頭稅種之一,在鄉下財政所工作的時間里,每年農業稅整冊、農業稅征收、農業稅上解、統計匯總上報等,算盤可謂工作中的大功臣。
幾年后,因工作需要,工作崗位變動到區一級財政指導站擔任單位預算會計。區政府撤消后,財政指導站便成為縣財政局派出機構,主要職責是核算和監督所轄鄉鎮財政資金收支情況。單位又給購置了一把新算盤。這把算盤與前幾把算盤相比大不一樣,算盤13軸,比原來的算盤小一半多,一只手能輕松握下。框架和珠軸全是不銹鋼的,算盤珠子顆數也減少了,圓形的珠子也改變成了圓錐形,算盤左邊還設置了個鋼架清盤器,手握算盤食指按一下清盤器,算盤上的數字全部歸零。算盤雖小用起來卻很順手,撥珠運子沒有了啪啪啪的響聲,清盤也快,提高了工作效率,再也不用考慮加班時算盤聲音影響別人休息了。攜帶也很方便,公文包里就能放下,下鄉財務監督檢查,隨身攜帶,自己的算盤用起來順手。那年全縣珠算定級四級考試,帶了這把算盤也得心應手。
那個使用算盤的年代,也涌現出很多珠算能人。在江口塘修電站時,工程指揮部抓財務工作的劉指揮長,統計數字一個人用兩把算盤,左手一把,右手一把,表冊放在兩把算盤中間,一邊看數一邊統計,左右兩把算盤的數據一致就正確了,被人稱為“神算手”。我最早認識的公社財會輔導員鐘站長,統計數字時右手打算盤,左手壓著賬目表冊,眼睛只看數字不看算盤,就如現在的年輕人電腦盲打不看鍵盤一樣,統計數字精準無誤,不用復盤,人稱“鐵算盤”“一盤清”。農業稅整冊匯總時常請他來幫忙。
后來,隨著計算器的問世,算盤也慢慢地退到二線直至離崗,但我對算盤還是情有獨鐘,崗位輪換到哪里我就把算盤帶到哪里,只是擺放的位置不同,改桌子上擺放為抽屜里保管。退休時那把算盤也跟我“退休”回了家。
(作者單位:湖南省邵陽市綏寧縣財政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