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都的紅色
【往事如鉛】
寧都的紅色
■ 羅道勝
寧都是塊紅色的土地,每個峰壑,都長著紅色故事。這里匯聚的紅色文化,像一部內涵深刻的經典之作,值得細細品讀。
寧都的紅色,紅得凝重、深沉,在小布紅色舊址群、反“圍剿”戰爭紀念館、寧都起義紀念館,都可找到答案。
就像說起中央蘇區的革命斗爭史,不能不說寧都一樣,說起寧都中央蘇區的革命斗爭史,同樣不能不說寧都西北部的小布。這個與吉安永豐縣相鄰的贛南北部偏遠小鎮,距寧都縣城60公里,山水毓秀,物產豐富,80多年前,被朱毛紅軍視為“風水寶地”,成為一至三次反“圍剿”的指揮中心,紅軍第一支無線電通信隊、中共蘇區中央局、蘇維埃中央軍委在這里成立,毛澤東“四十六字”游擊戰軍事思想在這里形成。作為前期中央革命根據地的政治、軍事中心,寧都創造了中國革命史上的多個第一,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舊址多達80余個。可以說,這里的村村寨寨,都留下了紅軍的足跡,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浸潤著紅軍的鮮血。在寧都,共有56304人參加紅軍,數萬人英勇捐軀,有名有姓的烈士多達16724人。
坐落在寧都縣城東門梅江河畔的“耶穌堂”,是一幢兩層歐式建筑,它枕著市井的喧囂,聆聽梅河的濤聲,一百年來,見證了這座古城的興衰和榮辱。就是在這幢精致典雅的兩層小樓里,80多年前,爆發了震驚中外的“寧都起義”。1931年12月14日,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在共產黨的策反下,17000多官兵義無反顧參加紅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所轄3個軍調轉槍口,在反“圍剿”和長征途中,前赴后繼,戰績卓著,被稱為“鐵流后衛”,毛澤東在延安揮毫寫下“以寧都起義的精神用于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我們是戰無不勝的”。
大革命的烽火、土地革命戰爭的硝煙、抗日戰爭的吶喊、解放戰爭的翠崗紅旗,寧都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革命實踐中從未缺席。毛澤東、朱德率領部隊第一次進寧都,寧都人民在地下黨組織的帶領下就用5500枚銀元、鞋襪各7000余雙、棉布300多匹表達了對中國共產黨的支持和擁護。
歲月無語,但歷史卻無法虛構。在這里,我仿佛看到了寧都紅色土地在歲月中輝煌的光環,也觸摸到了逐漸遠逝了的那份紅色文化的真實與神圣。
夜晚,站在窗前看寧都的城市夜景,滿城的燈光猶如星河,由近到遠望不到邊際,滿目的燈光,讓我看到了寧都的發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今天的中國越來越富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而那些為我們美好生活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們,也永遠被我們刻骨銘記。
(作者單位:江西省寧都縣財政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