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字化改革視角看政府采購大數據監管
【一線思考】
從數字化改革視角看政府采購大數據監管
■ 趙靚
2022年6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推進政府治理流程優化、模式創新和履職能力提升,構建數字化、智能化的政府運行新形態”。隨著互聯網技術在政府采購領域的廣泛運用,大數據監管成為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
政府采購監管的難點
一是政府采購體量持續擴大。自2003年政府采購法頒布以來,我國政府采購規模不斷擴大。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政府采購規模達36399億元。20多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巨大變化,政府采購的方式方法、監管模式等面臨多重挑戰。
二是監管隊伍缺乏高素質人才。政府采購是一項集法律性、政策性、技術性等特點于一身的系統工程。作為財政監管人員,不僅需要了解財經知識,而且需要熟悉政府采購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政府采購流程,還需要及時更新知識儲備。但在實際工作中,相關部門人員流動性大且往往數量不足,甚至一些地方并未設立專門的政府采購監管機構,而是采用合署辦公模式,一崗多職。此外,由于日常審批、處理投訴案件較多,部分監管人員容易忽視系統化學習,導致監管隊伍的專業水平和能力素質還有待提高。
三是部分供應商濫用投訴權。隨著供應商維權意識的不斷增強與信息公開程度的不斷提升,政府采購投訴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其內容也更具復雜性、專業性和多樣性。不少供應商通過政府采購投訴舉報等途徑解決了問題,但也有部分供應商存在濫用投訴權的情形,甚至利用投訴敲詐勒索,侵害了他人合法權益,破壞了公平的政府采購秩序,也造成了行政資源的浪費。
浙江省政府采購數字化現狀
一是政采云發展迅速。為深化政府采購領域的“放管服”與“最多跑一次”改革,浙江省建設了全省一體化政府采購云計算平臺(簡稱政采云),搭建政府采購網上超市、網上競價平臺及招標、投標、評標全過程電子化系統。該平臺以互聯網為基礎,運用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以電子化交易和管理為重點,涉及政府采購全流程、各領域、多用戶,集政府采購網上交易、網上監管和網上服務于一體,為陽光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奠定基礎。
二是形成“一個平臺+兩大系統”。2003年,浙江省開始規劃建設政府采購信息系統,經過20年的建設與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個平臺+兩大系統”為主的政府采購信息化平臺。“一個平臺”是指浙江政府采購網站平臺。供應商可以通過該網站了解到政府采購的現行規則,獲悉采購信息,促進供應商之間的競爭。同時,通過信息公開,加大了政府采購舞弊的難度及成本。社會公眾可以通過瀏覽網站了解更多政府采購相關法律法規,達到社會監督的效果。“兩大系統”為政府采購內網系統與外網系統。內網系統包括采購預算申報、采購計劃管理、采購文件備案、資金結余清算等功能,作用是與財政廳的部門預算管理系統相對接,做好政府采購預算指標的下放工作。外網系統則是采購過程的管理,包括評審專家庫管理專家抽取、供應商、商品信息、代理機構、采購文檔等,覆蓋政府采購業務全過程、監管全流程。
三是浙江政府采購數字化改革蓬勃發展。近年來,浙江省不斷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推進落實政府采購領域“放管服”改革。在政采云平臺的建設中,浙江省自2019年2月19日起實施網上超市“全省一張網”建設,打造全省統一的政府采購網上市場。供應商庫、商品庫全省共享,有效打破了各區域市場壁壘,從而激發市場活力,形成“全省買貨、貨賣全省”的統一政府采購網上市場。此外,“一件事”全程網上辦、遠程異地評標、數字化改革共建共享、在線實時監控……浙江政府采購數字化改革蓬勃發展,欣欣向榮。
杭州市富陽區政府采購大數據監管的經驗
一是全面上線,大力推進政采云電子交易系統。2019年11月5日,富陽首個政府采購電子化交易項目完成,標志著富陽區政府采購電子化交易系統全面上線,邁入全流程線上電子交易時代。2020年3月1日,浙江政府采購電子化交易系統全面推廣,項目電子化交易要求達100%。2020年7月,富陽聯合桐廬縣率先開展政府采購雙向異地遠程評標,通過政采云平臺實現了異地專家異地評標電子化,評標時間限制、地域阻隔被全面打破,為異地專家遠程評標的實施探索了可行的路徑。2022年6月17日,啟動集中采購機構競爭機制試點工作,富陽區集采中心可承接同級錢塘區項目,也可跨層級承接杭州市本級項目,評審專家遠程在線、雙向溝通、同步評審、在線打分,實現了“線上面對面”評標工作。
二是完善流程,實現政府采購“一件事”全過程線上監管。引入杭州市政府采購智慧監管平臺,以資金流為導向,再通過“預算管理—政府采購—國庫集中支付”系統對接,業務協同,實現從采購需求管理、指標下達、意向公開、項目實施、合同備案、履約驗收、資金支付等環節的政府采購“一件事”全生命周期網上辦理。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落實采購人主體責任,依托數智管人、管錢,上線評標過程在線實時監控,全過程線上監管,實現信息化指數100%。
三是信息公開,提高透明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構建從采購意向、評分明細、合同公告到履約驗收結果的全流程信息公開體系,廣泛接受社會公眾監督,提升資金使用效益。
四是嚴格把關,價格監測質量檢測常態化。以商品價格監測和質量檢測管理以及全流程違約處理系統建設為抓手,著眼于已生成的交易訂單,利用大數據分析,著力解決網上超市商品價格偏高、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2021年,總計監測供應商2087家,抽查商品11954個,處理價格違約商品125個,預警、暫停、強制退出供應商108家。2022年,開展質量抽檢8期,合格率91.17%。在常態化監測管理機制下,富陽區供應商價格違規率由2019年6月第一期的28.00%下降到4.19%,商品價格違規率由5.71%下降到0.85%。
五是智慧監管,履行監督職責事半功倍。聚焦財政數字化改革目標任務,以政采云平臺、杭州政府采購智慧監管平臺、預算一體化等推廣應用平臺數據獲取為抓手,對投標供應商、評標專家、采購人、代理機構等進行數據分析,動態抓取在政府采購活動中的異常情形,對異常項目進行風險提示,對違法項目開展行政處罰,從而凈化政府采購市場,倒逼政府采購各方當事人提高認識,自覺遵守政府采購法律法規。
六是在線監控,采購活動全流程實時監督。啟用政采云實時在線監控系統,推行開評標實時監控,實現了數據實時傳輸和在線實時監控,從多個角度、不同方位對包括采購人代表、評審專家、代理機構在內的政府采購當事人進行全過程監督,有效規范了其采購行為,確保開評標過程的公平、公開、公正。
在數字化改革的背景下,隨著互聯網、大數據與政府采購的深度融合,特別是電子化采購的快速興起與蓬勃發展,財政監管能力也將越來越強。政府采購必將沿著更加科學、規范、高效、系統的方向不斷發展壯大。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財政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