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有鹽的地方
【美麗鄉村】
去有鹽的地方
■ 張燕燕
蒼山洱海之外,大理的美深藏于每一個古村落,諾鄧就是其中之一。
諾鄧村位于云龍縣城以北7公里的地方,是云南省歷史最古老的白族村落、云南省最早的史籍《蠻書》記載中至今唯一存在的原名稱不變的村落。村中至今保留著玉皇閣、文廟、武廟、龍王廟等明清時期的古建筑和鹽井、鹽局、鹽課提舉司衙門舊址以及鹽馬古道等文化遺蹤。今年聽聞下關到云龍的高速路開通,車程從三個半小時縮短至一個半小時,欣然前往快速客運站乘車去往云龍縣諾鄧村。
諾鄧是一個恬靜的小村落。“崇山環抱,諾水當前,箐簧密植,煙火百家,皆依山構舍,高低起伏。”一個背包、一個相機是我此行的標配,也最適合穿行于諾鄧。村子依山而建,一直爬坡下坡,村巷村道均是清一色狹窄的石板路,村子依然保持著馬馱物的傳統,重物、行李需用馬匹馱運上山,車子只能開到村口的停車場,入村全靠雙腳丈量,每日菜蔬食材村民們用背簍攜帶。時間仿佛在諾鄧按下了暫停鍵,我漫步于巷道縱橫的古村中,偶遇運輸建材的馬匹,叮叮當當的鈴聲仿佛回到了古老的馬幫時代。
龍王廟門口,偶遇正在寫生的小哥哥,我抬頭一看,紅泥墻青瓦頂整個村子層層疊疊的古老民居院落盡收眼底,藍天下那份與世隔絕的靜謐美好而閑適。鹽井就在村口,自漢朝開采以來至今歷經兩千余年,依然保存完好。熬鹽的鹵水從21米的深井下抽出再分給各家“灶戶”煮鹽。我們專程去看了現場熬鹽,老爺爺熱情地指著土灶旁一桶一桶整齊擺放好的鹵水說:“你嘗嘗看嘛!”我用筷子蘸了一點,咸得不行,大鐵鍋內鹵水沸騰,升騰起蒸汽繚繞著整個屋子,雪白的鹽粒附著在鍋邊,鹽度飽和,鹽粒析出。大爺說,要這樣一直煮20多個小時,把水熬干,瀝干水分之后還要烘烤才行。親眼見證了一粒鹽的形成,在我們眼里,它是最平凡的廚房五味之一,但在大爺這里,卻是一份傳承了千年的手藝,不敢丟也舍不得丟。
諾鄧民風淳樸,我們去時是下午,主人出去干活了,大門敞開,可以進去參觀獨特的五滴水院落,建蓋時因正房與廂(耳)房、面房高低錯落不在一個平面,故形成了前后左右屋面瓦檐上下層層遞接的“五滴水四合院”,寓意雨水滴落地面一共要經過5個瓦檐。村子里還有很多古老的院落,依山勢而建的“臺梯式四合院”前家樓上的后門,即通后家的大院,樓院相接,臺梯相連,大門與后門相隔數米,錯落魔幻一如重慶。
主人不在并不影響做生意,門口的小桌上擺著售賣的貨品:諾鄧井鹽、火腿、蜂蜜、香腸,墻上張貼了一張“本店貨物價格表”詳細羅列了貨品的價格,并備注游客自行取貨掃碼支付。諾鄧,一個遠離塵囂的真實活著的古村落,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在古樸的諾鄧顯然是常態。
(作者單位:云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財政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