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地讀懂中國
【閱讀】
從大地讀懂中國
——讀《大地中國》
■ 邱小平
刀郎的專輯《山歌寥哉》最近大火,全球播放量突破80億,其中一首《花妖》引發大家討論熱烈,一對相愛的人,因為錯撥了羅盤經,分別投胎到錢塘、臨安、泉亭、杭城、余杭,同一個地方,不同的時空,幾度輪回,千年輾轉,卻難求一世相遇,令人唏噓。
自然條件和人文歷史俱佳的杭州,流傳著許多動人的傳說和故事,《花妖》是其中之一。杭州,秦時謂之錢塘,西漢改為泉亭,唐時又為余杭,南宋時成為臨安,白云蒼狗,滄海桑田?!痘ㄑ返谋瘎「嬖V我們,歷史上,與人相關的事總會受到關注,與地理相關的事卻往往被忽略,只有理解了地理,才能理解歷史。北大教授韓茂莉最近出版的《大地中國》,為我們了解中華大地上的歷史地理打開了一扇窗。
《大地中國》共有26個專題,從自然、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城市等多個方面,通俗地講述了地理視角下的中國歷史。告訴大家,歷史地理是“昨天、前天的地理”,今天大地上所有的一切都存在“過去式”,無論是山川湖泊,還是城市鄉村,都在時光的流逝中從過去走向現在。
重要的歷史人物,一定有其地理舞臺,主要的地理因素,乃是決定歷史走向的重要條件。武王伐紂、楚漢爭霸、北周北齊相爭,劣勢一方總能以弱勝強,諸葛亮北伐多數選擇祁山道,“守江必守淮”,莫不如此。
歷史上,關中地區是周武王、劉邦、北周的“根本之地”,能夠為部隊提供源源不斷的給養與兵源,所以能以弱勝強。諸葛亮主持的5次北伐,所有的戰事都發生在翻越秦嶺的各條道路上,他用兵一向求穩,故選擇有利于后勤保障的祁山道?;春恿饔虻靥庨L江、黃河流域的自然延伸地帶,不南不北,南北互相以淮為屏障,所以“南得淮足以拒北,北得淮則南不可復?!?。因此,成就歷史的不只有人與事,我們腳下的大地,起伏在大地上的山川地貌,這些地理因素往往會成為成敗的關鍵因素。
司馬遷以社會經濟為考量標準,將天下劃為山西、山東、江南與龍門-碣石以北四個區域,龍門-碣石一線,就是兩千年前的中國東西之界。兩千多年后,胡煥庸在中國地圖上畫了一條線,北起璦琿,南至騰沖,稱為中國的人口地理分界線,從司馬遷到胡煥庸,兩千多年,界分東西的這條界線無論怎樣確定,有一個事實是共同的,那就是在界線東西兩側,農牧這兩種生產方式始終沒有改變。于是,一個問題呈現在我們面前,東西界線背后是否存在起決定作用的力量?
當代地理學家告訴我們,中國大地上有一條隱形的界線,這就是年降雨量400毫米等值線。攤開地圖,這條線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即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從歷史上來看,國家堅守的疆域底線不是軍事要塞與鎖鑰之地,而是農業生產能夠持續進行的地帶——年降雨量400毫米等值線,這條線既是中原王朝守疆固土的底線,也是新生疆土拓延的起點。
地理不只是山在哪兒、水在哪兒,而幾乎成為影響歷史進程的關鍵因素。所以,探索地理環境及其與人類歷史文明的關系,始終是人們長期關心和探討的話題,為何嶺南多“瘴氣”,后來是怎樣消失的?為何“陶”為天下之中,這其中又蘊含著怎樣的秘密?
這些問題,我們通過經濟地理、人文地理都能找到答案。伴隨著中國經濟中心從黃河流域中下游延伸到長江流域,再延伸到東南沿海,躲避戰爭的人們逐漸南遷,人多了,自然環境發生了變化,一些地方的瘴氣隨之淡去。吳王夫差開鑿了邗溝、菏水,從而打通了長江、黃河流域水道,菏水與濟水相交處的陶,就成為當時“貨通天下”的商業中心,所以就有了“陶,天下之中”的說法。
有一些歷史地理問題,人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紹興師爺群體如何興起、黃河歷次改道的原因、呼倫貝爾大草原獨有的秘密,在《大地中國》中,作者都給出了清晰、明確的答案。《大地中國》一書既開啟人生智慧,同時也能豐富歷史文化知識,令人在品讀中發現更新更美的意境,看出更為多姿斑斕的歷史華彩。讀完《大地中國》,深感繞梁之音不絕,余味雋永無窮。
(作者單位:黑龍江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