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至味是南瓜
【吃文化】
秋天至味是南瓜
■ 梁惠娣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不知不覺,已是秋涼。
周末,回鄉下與父母小聚。赫然看到我家門前的小院籬笆上,爬滿了碧綠碧綠的南瓜藤蔓,而在濃密的藤葉間,竟若隱若現地藏著數不清的南瓜。秋天正是南瓜成熟的季節,成熟的南瓜通體都是誘人的金黃色,肚子鼓脹脹的。
父親“咔嚓”一聲摘了一只約摸五斤多重的南瓜,用手拍了拍,說:“今晚我們就吃這只大南瓜。”
晚上,我與母親一起做“南瓜晚餐”。我們把南瓜洗凈、切塊……一陣熱火朝天地搗鼓,做了香蔥炒南瓜、南瓜燜排骨和砂鍋燉南瓜,然后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享受著美味的南瓜宴。南瓜粉糯香甜,真是人間好滋味。特別是那道砂鍋燉南瓜,南瓜被燉得軟爛,湯汁濃稠,舀一勺澆在白米飯上,米飯的香與南瓜的甜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讓人欲罷不能。這樣的飯,我能一口氣吃兩碗。
第二天起床,母親煮了南瓜小米粥,做了南瓜饅頭,這是秋天周末里特別的“南瓜早餐”。母親說,秋天吃南瓜正當時。南瓜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氨基酸、果膠等,有降糖降壓、排毒養顏、健脾和胃等功效,是藥膳一體的食材。
秋天的南瓜,是溫暖與幸福的味道。小時候,我生活在粵西一個小山村,那時候人們的生活還徘徊在饑餓與溫飽之間,生活貧困簡樸,沒有多少錢買魚買肉,家家戶戶都會種一壟南瓜。到了秋天南瓜成熟的時候,人們用籮筐挑、用木板車拉,笑容滿面地把大南瓜搬回家,那是鄉村秋天里南瓜豐收的圖畫。人們把南瓜放在堂屋靠墻疊放著,壘成一面“南瓜墻”,這樣南瓜能儲存很久。母親手巧,每到秋天,都用南瓜變著花樣給我們做出各種美食:南瓜燜飯、蒜炒南瓜、南瓜黃豆湯、南瓜雞蛋餅……那一道道用南瓜做成的美食讓我感受到,縱使生活簡樸,依然有香甜,那是溫暖與幸福的味道。
小時候,南瓜的品種單一,人們種的南瓜都是那種顏色金黃、形狀扁圓、狀如磨盤、大如籃球的南瓜,家鄉人們都叫其“大磨盤南瓜”。隨著現代種植技術的發展,南瓜品種越來越多,味道也豐富多彩:有顏色橙紅、狀如木瓜、口感細膩甘甜的蜜本南瓜;有顏色橘紅、形狀類似長棒槌、肉質細膩味甜的黃狼南瓜;有顏色棕紅色、形狀扁圓類似小型磨盤、入口軟糯甘甜的小磨盤南瓜;有顏色墨綠、形狀扁圓、味道甘甜中帶著栗子香味的貝貝南瓜;還有顏色綠中透黃、瓜形兩頭尖中間大、甘甜中帶有香芋味的香芋南瓜……
南瓜的吃法也在不斷創新,給人們越來越挑剔的味蕾帶來更多愉悅的享受。在酒樓食肆中,我常常會吃到一道“南瓜香芋椰汁煲”的菜,這是將南瓜和香芋煸炒一會后倒入椰漿,經過細火慢燉而成。南瓜、香芋與椰漿三種香味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吃一口能從嘴里香到耳根,滋味難忘。還有一道“南瓜雞蛋羹”也頗為新奇好吃,這道菜是將綠皮的貝貝南瓜頂部切開,挖去瓜瓤,倒入蛋液,大火蒸二十分鐘即可。軟糯的南瓜與嫩滑的蒸蛋結合在一起,味道鮮美,真的是吃一口就愛上了。還有“芝士焗南瓜”“咸蛋黃炒南瓜”等菜品,都是時尚而美味的創新菜式,吃起來讓人欲罷不能,念念不忘。
周日從鄉下回城里時,父親往我的車箱里放了好幾只大南瓜,這是父親簡單而淳樸的愛。此后的這些天,在我結束一天忙碌而勞累的工作之后,常常會煮上一碗酒釀南瓜丸子,或是南瓜紫薯糖水,或是南瓜香芋糖水,犒勞犒勞辛苦的自己。
在微涼的秋夜,靜靜地喝著南瓜糖水,頓覺身心溫暖滋潤,不得不感嘆一句:秋天至味是南瓜!
(作者系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