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索綠建路 點“綠”長江岸
開欄的話
近年來,湖北省財政廳積極推進深化財稅體制機制改革,充分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持續加大對中小企業、綠色低碳、產業優化升級、鄉村產業振興等支持力度,助力實現中小企業發展、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等經濟社會目標,政府采購支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本報采訪組近日就此赴湖北省展開調研,自今日起刊出《政采荊楚行》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政采荊楚行
“碳”索綠建路 點“綠”長江岸
——湖北省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試點工作紀實
■ 本報記者 馬金眈 見習記者 孫瑞玉 通訊員 顏國歡
長江南岸,青山環抱的磁湖鑲嵌于城市的腹地。磁湖邊,一棟棟主體建筑拔地而起,在炙熱的陽光下,建筑工人們正鉚足干勁,加速推進建筑封頂,現場一片忙碌景象。
“這個建筑項目包括老年大學、幼兒園和商業配套3個獨立功能單體,我們近乎100%采用了綠色建材。整個項目今年年底就可以完工了!”湖北省黃石市城發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潘明亮自豪地向記者介紹這一具有示范效應的試點工程項目。
在湖北,還有很多這樣的綠色建筑正如火如荼地建設著,為長江經濟帶新增了許多“綠”。“保護綠水青山,推廣綠色建筑,政府支持是重要導向。為保護長江經濟帶,湖北財政部門統籌協調多個部門共同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湖北省財政廳副廳長熊曉飛對記者說。
自湖北省啟動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試點工作以來,不斷加大綠色低碳產品采購力度,推廣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當地的建筑材料增加了“含綠量”,建材企業開始了“綠色升級”,以政府綠色采購的“碳”索作為支持綠色建材的“綠色引擎”,為湖北省綠色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碳”索之路 向“綠”而行
2022年4月,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新一批試點城市開始征集。“湖北各地市都非常積極,我們收到了不少申報材料。綜合各地近3年政府采購規模和綠色建材企業數量等因素,我們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以下簡稱省住建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以下簡稱省經信廳)等部門篩選出了4個城市上報財政部。”湖北省財政廳政府采購管理處處長牛慶義介紹說。
2022年10月,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新一批試點城市名單正式“出爐”,黃石、宜昌、襄陽和黃岡4個城市成功入選,湖北省試點數量排在全國第三位。
“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是一項系統性工作,‘短期在住建,長期在經信’,財政部門主要是做好統籌協調和服務保障工作。”牛慶義說。
2022年12月,湖北省財政廳、省住建廳和省經信廳聯合發文部署,要求各地通過以實施方案的形式建立相關工作機制。在省財政廳的推動下,各試點城市紛紛響應,制定綠色建材試點工作方案,試點工作由此正式啟動,一項項工作漸次鋪開,在長江經濟帶上的4個試點城市開始了逐“綠”之旅……
試點城市各有亮點。黃石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指揮部,市政府副秘書長任指揮長,專職推進試點工作。黃岡成立了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任組長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確保試點部署“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宜昌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推進體系。襄陽成立工作專班,統籌協調,協同推進。
正如黃石市財政局黨組成員、政府采購辦主任昌彤所說,“領導重視,讓這項試點工作推進得更加順利。”記者了解到,目前,黃石市已組織了3次全市范圍的工作會議,按照《黃石市綠建工作領導小組組成及職責分工》,將工作履職網織牢織密。
試點先行 落地有聲
在宜昌市夷陵醫院門診綜合樓建設項目現場,外墻整齊的砌塊以及光滑的墻面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施工方——聯諾建設總工程師劉華冰告訴記者,這就是高精級加氣混凝土砌塊和磷石膏砂漿抹灰等綠色建材。
“這是一個二星級綠色建筑,根據《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預評價方法,這個項目的評分已大于70分。我們的質量目標要沖擊國家最高獎項——魯班獎!”劉華冰信心滿滿地對記者說。
宜昌市夷陵醫院門診綜合樓總投資4.2億元,總面積約7.5萬平方,作為試點項目,在宜昌市起到了較好的示范作用。據了解,為盡快落實政策,提升建筑“含綠量”,宜昌市從征集的20多個項目中,優選了檔案館、科技館、學校、醫院等5個項目作為先期試點,總投資20.6億元。
前進的腳步不只有宜昌,各試點城市也都聞鼓而動。
記者走進襄陽市東津新鎮安置房施工現場,只見高樓林立,墻外側掛著“推進外墻結構自保溫一體化,打造綠色低碳好房子”的紅色牌子。襄陽銀達銀通節能建材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薛宙告訴記者,“這用的都是我們研發的二氧化硅復合聚苯乙烯保溫板(通常簡稱ASG無機復合保溫板),是新興的綠色建材,這種保溫板可以省卻二次保溫材料及施工,不僅保溫效果好,而且可以達到A級不燃。”
項目施工方——襄陽漢江欣城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曾杰說:“安置房除了全部采用這種保溫板外,還用到了《襄陽市綠色建材目錄》內20多種綠色建材,實現了應用盡用。”
“這個項目不僅是政府采購試點項目、綠色建筑示范項目,而且是一種裝配式建筑,在襄陽非常具有示范效應。”襄陽市墻體材料革新與建筑節能辦公室副主任程春萍對記者說。據了解,襄陽市目前除東津新鎮安置房及周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外,還有總投資額約16.9億元的2個試點項目正在推進中。
在黃石,試點的第一個年度就將政策實施范圍擴大至全市政府投資項目,全力推進平臺公司的工程項目納入項目庫。黃岡市按照建筑類型匹配度篩選出17個試點項目,目前已動工7個項目。
但把“綠”真正添到建筑上,還需采購人主動作為,把好關。黃岡市公安局警務保障部主任翁國剛說:“施工企業一直都有相對固定的供應商和合作伙伴,剛開始他們對采用綠色建材有些不愿意。但通過宣傳綠色建材推廣的各項政策,他們逐漸理解和支持。”
據他介紹,黃岡市公安局巡特警反恐實戰訓練暨人民警察訓練基地項目是黃岡市的一個試點項目,在進行主體框架施工時,混凝土改用了華新水泥(黃岡)有限公司具有綠色產品認證的混凝土,目前項目在順利進行中。“在建材進場后,我們還會進行不定期抽查,確保使用的是綠色建材。”翁國剛特別強調。
錨定方向 助推綠色轉型
“目前,我們以項目為抓手,推動這項工作,但從長遠來看,還要推動并扶持當地建材企業實現綠色轉型。”牛慶義在現場指導時說,“擴大需求是目前的首要工作,要充分發揮好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政策,促進需求端帶動綠色建材應用。”
在擴大需求方面,各試點城市都亮出了自己的絕活。
“我們組織了300余家采購單位進行宣傳培訓,鼓勵政府采購工程在采購需求、采購過程中優先采購綠色建材。”宜昌市財政局政府采購管理科副科長王偉說。
黃石市一方面通過財政門戶網站、政務平臺等發布政策信息,另一方面在采購文件和招標文件范本中加入綠色建材需求標準和有關要求,嵌入采購公告和市政府采購交易系統,從“源頭”上助推采購人采購綠色建材。
“我們聯合住建等部門狠抓末端落實,采取定期檢查和隨機抽檢相結合的方式,對工程設計、招標文件、施工項目等環節進行監督檢查,確保政策落實落細。”襄陽市財政局副局長曾金華表示。
在供給端,宜昌市住建部門召集了100余家建材生產企業和建筑公司,現場宣傳政策,促進雙方對接;同時,宜昌市市場監管部門組織建材生產商開展綠色建材的認證培訓。黃石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進入企業宣傳相關政策,鼓勵企業申報綠色建材產品。
采訪中,多位住建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坦言,“早在2015年,我們就開始啟動這項工作了。現在幾個部門聯合起來,形成聯動機制,對綠色建材的應用起到了很好的引領帶動作用。”
湖北省眾多企業開啟了綠色轉型。目前,黃岡市共有33家企業的產品取得了綠色建材評價標識或環境標識產品認證,初步建立了第一批綠色建材產品目錄。襄陽市已推出第一批《襄陽市綠色建材目錄》,涵蓋15家企業,涉及墻體材料等4類42項產品,其中有11家企業獲得了綠色建材三星認證。宜昌市有13家企業的26個產品獲得了綠色建材認證。黃石市建立了第一批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材星級標識證書的企業信息庫,涉及15家企業。
面對綠色建材企業市場需求不足、品牌效應不強等問題,試點城市都在政府采購網上商城建立了“綠色建材館”,不僅可以展示綠色建材供應商、綠色建材產品信息,而且可以進行線上交易。襄陽市還特別在“綠色建材特色館”上架了《襄陽市綠色建材目錄》重點相關產品。為助力綠色建材企業“走出去”,黃岡市也采取了多種舉措。“我們帶領千川門窗、凱倫新材料等本地綠色建材企業去武漢城建集團進行溝通洽談,并且在全市建筑節能培訓會上積極推廣綠色建材產品,還組織了全市38家設計院負責人到這些公司去開展‘結對’活動,增強設計師們對黃岡綠色建材的認識,從設計源頭上提高我們本地綠色建材的選用率。”黃岡市財政局副局長鄧佑生對記者說。
綠色發展 守護一江碧水
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助推建材企業綠色轉型,不僅是推廣綠色建筑,而且更是踐行綠色發展的理念。在湖北,不少企業已轉型成為行業里的“綠色標桿”,守護著一江碧水。
毗鄰長江,全球最大的億噸機制砂石生產線落戶黃石市陽新縣富池鎮濱江工業園。想到砂石,大家印象中都是煙塵漫天,但記者一行驅車前往,發現這里卻是綠意盎然。
黃石綠色建材企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蘇鵬向記者介紹說,“公司自2020年開始綠色轉型,在政府部門的幫助下,投產了全球最大的綠色機制砂石生產線,我們將綠色理念貫穿到生產的各個環節,實現全封閉式生產,將資源利用最大化。”
記者了解到,這家公司所處的位置是沙村,擁有很多天然沙石,但沙石是一種短時間內不可再生的天然資源,過度開采將破壞生態環境。機制砂石是以天然巖石、礦山廢石、廢棄尾礦為原料加工而成,資源豐富,用其來填補建筑市場有利于生態保護。這家公司與華新水泥廠比鄰而居,在制砂過程中產生的粉塵顆粒通過廊道運到水泥廠,而水泥廠余熱發電的冷卻水用來洗砂,相互之間形成了一種環保協同生產線。“在生產機制砂石的過程中有很多的廢料,我們將其做成了環保磚等綠色建材。”蘇鵬說。
此外,這家公司還建設了智慧工廠、智能物流,并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將綠色建材輻射到多個城市,打造成了長江經濟帶國家級機制砂石示范基地。
湖北遠固新型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一家成功實現綠色轉型的企業,曾經的紅磚廠如今轉向了磷石膏產業。“在宜昌,每年產生的磷石膏超過千萬噸,產品大量堆存,且綜合利用率偏低,內含的可溶性雜質可能污染土壤、水系,這一直是長江生態治理的‘老大難’。如今,對它的綜合利用是長江大保護的一個重要舉措。我們每年都會給這些磷石膏企業進行一些獎補。”宜昌市財政局副局長王宇紅表示。
記者了解到,磷石膏是磷化工產業所產生的大宗固體廢棄物。每制取1噸磷酸,通常會產生約5噸磷石膏。湖北磷石膏產量約占全國的30%,目前存量約億噸的磷石膏是如何被利用的?帶著好奇,記者來到這家公司的展廳,看到不僅有建筑用的高強石膏粉、磷石膏自流平等相關制品,而且還有涂色的石膏公仔等文創產品。這家公司相關負責人劉金娥對記者說,“我們一直致力于磷石膏的綜合利用,但市場的需求量不夠,生產線還沒有全部開啟。”
在湖北,這樣的磷石膏企業還有很多,大部分企業都面臨著市場需求不足的問題。對此,牛慶義表示,接下來將繼續探索如何充分發揮好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這一政策,帶動磷石膏的綜合利用,以便更好地保護長江生態環境。
歷時一年,湖北省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試點工作已取得了很多階段性成果,試點城市都交出了較為滿意的答卷。但熊曉飛表示,“這只是一個開始,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是保護長江、助力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舉措,未來還需各部門協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進綠色建材產品的應用,促進綠色發展,為長江經濟帶的生態文明建設添磚加瓦。”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