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的“浪漫”
【都市記憶】
哈爾濱的“浪漫”
■ 吳與倫
十年前,我那會兒剛大學畢業,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在哈爾濱。我是一個南方姑娘,從小就對北方非常向往。二十多年都在南方生活長大,畢業后我終于有機會選擇到北方走走、看看了。去的時候是三月份,出了哈爾濱老火車站,外面很冷,零度左右,感受是跟我們南方的冬天差不多。但要知道這時候,南方已經柳樹發芽,春暖花開了。哈爾濱給我的第一個印象便是蕭肅冷清。墨綠色復古工業風的火車站,行人匆匆,人們裹著厚厚的棉服,分別趕往自己的目的地。
我來到這邊是因為拿到了一個工作崗位,在一家網站做編輯,地址是在南崗區。在公司附近找了一個房子租下,便開始了我的新生活。我每天早上從小區里出來,都會路過熱鬧的早市,外面哪怕再冷,都會有許多小攤和早點鋪,還有許多商鋪在賣時令蔬菜和牛羊肉。我那會早上特別愛吃豆腐腦和油條,咸鮮的味道,勁爽的油條,還有熱情招呼的老板娘。她們總是喊我“姑娘”,“姑娘,你今天吃什么?”“姑娘,今天要放辣嗎?”“姑娘,下班了啊?”那語氣好似就是看著我長大的鄰居阿姨,親切無比。在那生活了一段時間,便感覺哈爾濱人是熱情的。
最讓我難忘的還是哈爾濱的松花江。穿過中央大街,來到友誼路上,這條路旁邊便是松花江。雖然已經是春天了,卻還結著一層厚厚的冰,行人可以在上面行走。我一個南方姑娘可從來沒見過這么大一條結冰的河,甚至走著走著天空還飄起了小雪,斯大林公園處還響起了交響樂。在這氛圍之下,我漫步在松花江畔,看著它如一條銀色的飄帶,坐落在這座城市中央。雖然嚴寒讓我的雙手凍得通紅,但我仍毅然決然地邁著步伐,一直前行,沉浸于這未曾目睹過的美景之中。路上的行人稀稀落落,我獨自品味,仿佛此刻,這座城市特意為我而存在,輕輕地將我擁抱入懷,讓我感受到無盡的溫暖。
夏天時節,我和同事們下班后會去香坊那邊的夜市趕集。作為哈爾濱四大夜市之一,這里有各種各樣的吃的、穿的、用的,應有盡有。一到晚上,感覺附近的人都來逛街了。我在夜市里第一次吃大腰子,味道感覺并不奇怪,口感也十分鮮美。這里還有各種章魚小丸子、烤生蠔之類的,價格都比較實惠。而行人中很多都是附近的大學生,充滿著年輕活力的氣息。讓我想起那會兒自己也是剛畢業初入社會的大學生,想來真是美好的回憶呀。盛夏,邀上三五好友,看夜晚華燈初上,享受著各種美食,我已經漸漸愛上了這座城市。
來到哈爾濱,不得不提到蕭紅。我找了個周末的時間,特意去呼蘭參觀蕭紅故居。汽車在松花江公路大橋上盤旋,有一種穿越歷史的感覺,車子穿過松花江,來到江北,就到了呼蘭區。蕭紅出生在此,成長在此,寫出了《呼蘭河傳》。在蕭紅故居,我看到了書中“神秘的后花園”,便也感受到了當初她祖父帶著她在后花園種菜、種瓜的溫馨情景。
這么多年,我再沒機會去哈爾濱,但是對它的記憶卻不曾淡化。無論是當時去冰雪大世界玩,還是在公交車上看著玻璃上漸漸生起的窗花,或是小胡同中大醬骨的濃香,這些畫面與感覺,我經常回味懷念。這座城市安靜低調,它的老城區雖然小巧卻也有自己獨特的韻味。去大澡堂泡個澡,或者去阿城感受大金王朝女真族的風采,在哈爾濱,你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種旅行方式。
哈爾濱的冰和雪中有浪漫的氣息,哈爾濱人在用心地生活。所以哪怕它冬天如此寒冷,卻也受到大家的喜愛,讓人們愿意奔赴千里,只為見它一面。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