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新能源汽車加速“新生”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推進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新興產業,在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實現換道超車。今年,在汽車行業,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紛紛就所關注的綠色低碳發展、無人飛行汽車、智能駕駛、動力電池回收、汽車消費等熱點問題建言獻策——
推動新能源汽車加速“新生”
■ 本報見習記者 付娟
推進建立碳管理體系
2023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在交通領域,新能源轉型成為碳減排的重要途徑。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銷總量超過1900萬輛,其中生產完成958.7萬輛,銷售完成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我國新能源汽車全年產銷均超900萬輛,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新能源汽車產業全球領先。但歐盟、美國等地相繼出臺“反補貼”“碳關稅”等系列政策,給我國汽車出口構成貿易壁壘。
目前,國內汽車行業產業鏈上下游對于企業層面和產品層面的碳排放核算仍處于摸索階段,碳排放數據來源廣泛且標準不統一,進一步增加了短期內達到國際互認的難度。與此同時,我國現行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積分辦法》)不符合2023年7月審核通過的《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也無法解決我國汽車出口面臨的“碳關稅”等技術壁壘。
另外,與汽車行業強相關的鋼鐵、有色、石化、化工等重點排放行業,目前尚未有明確納入碳市場的計劃;同一行業碳排放數字化管理分散等種種問題都造成我國汽車行業碳減排推進成本高、難度大。加快建設全國碳市場,出臺碳管理相關機制及政策以及規范碳管理數字化平臺,已經刻不容緩。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建議,盡快建立汽車行業統一的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并推動汽車產品碳足跡的國際銜接互認。優先促進《積分辦法》與碳減排體系的銜接機制,補齊現階段國內汽車行業碳排放管理的短板。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海也建議相關部門推動汽車碳足跡核算標準、方法和數據的國際互認,特別是加強與歐盟的低碳發展合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歐洲打通碳排放相關阻礙,同時借鑒歐盟先進的碳足跡核算經驗,指導國內汽車碳足跡核算工作。
在全球碳中和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國際貿易規則明確將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納入必要考核指標。2023年8月17日,《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正式落地生效,明確提出對于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產品的碳足跡管理要求。這項法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貿易壁壘,進而倒逼生產企業提高自身技術水平,加大產品創新力度,推動并實現產業的綠色轉型。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提出建議,一是將動力電池產品納入我國2025年50個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和標準名錄;二是建立完善的動力電池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數據庫,為碳足跡評估提供科學、合理的數據基礎;三是建立健全動力電池回收環節碳足跡計算標準;四是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實現國際互認,引導企業適應國際規則,參與國際競爭。
事實上,我國一直在加快推進“雙碳”之路。
去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5部門發布意見,提出到2025年,國家層面出臺50個左右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和標準,國家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基本建立。今年2月21日,工信部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制定200項以上碳達峰急需標準,重點制定基礎通用、溫室氣體核算、低碳技術與裝備等領域標準,為工業領域開展碳評估、降低碳排放等提供技術支撐。
在政府采購層面,我國也一直推進新能源汽車在公務用車領域的廣泛應用,還在今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節約型機關評價導則》中,將“更新公務用車時配備新能源汽車”作為節約型機關的運行管理評價指標,常態化、長效化推進節約型機關創建,在全社會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健全完善智能駕駛法律
新能源汽車的廣泛應用加速了智能駕駛技術的迭代。隨著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目前智能駕駛正在從封閉場地測試到道路測試、從試點示范到商業示范運營加速發展。
去年,寶馬、奔馳、智己、極狐、阿維塔、深藍汽車等先后宣布獲得高快速路區域的L3自動駕駛測試牌照。今年剛開年,智能駕駛熱潮已經如火如荼。2月23日,小馬智行、文遠知行、蘿卜快跑、AutoX(安途)宣布首批獲準北京大興機場高速以及大興機場部分區域的自動駕駛車輛載人示范應用;2月27日,廣汽埃安旗下昊鉑GT高階智駕3L版車型上市,擁有L3級自動駕駛“準駕資格”;同一天,百度旗下蘿卜快跑全無人自動駕駛汽車在武漢楊泗港長江大橋和武漢白沙洲大橋行駛而過,完成了自動駕駛的“萬里長江第一跨”。
隨著我國智能駕駛技術飛速發展、使用場景不斷拓寬,相關法律滯后帶來的弊端逐步顯現。針對車網互動技術及標準不完善、電力現貨市場不成熟、規模示范效應不足等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提出完善技術及標準體系、健全電價及電力交易機制、加大示范應用等建議。
同時,馮興亞建議修訂《道路交通安全法》,增加機器駕駛人定義、責任承擔劃分等內容,先實現智能駕駛法律層面依據從無到有、從零到一的突破,并建議加快研究建立更加完善的智能駕駛專門法律。
全國人大代表,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針對解決充電市場結構性矛盾、提升充電基礎設施利用率,提出了《關于探索限定場景無人駕駛法規,加快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的建議》,開展限定場景低速無人駕駛的法規驗證與探索。
此外,何小鵬還針對全新的飛行汽車產品法規及認證效率無法滿足當前迫切市場需求的現狀,提出了《關于推動飛行汽車應用、助力低空經濟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建議》。建議加快開展飛行汽車在產品管理、產品認證、標準體系設計等方面的前瞻性頂層設計與規劃,并推動中國標準國際化進程;圍繞飛行汽車規模化應用需求,建立飛行汽車駕駛資質認證及培訓體系;參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經驗,統籌產業發展政策和資源保障,推進飛行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
我國已開始探索智能駕駛的相關管理體系。去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搭載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和L4級(高度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開展上路通行試點。
《通知》明確指出,智能網聯汽車系統、應用場景復雜,需要實現人、車、路、云等多要素的融合交互,具有地域性和交互性發展特征,相關功能還處于快速發展、不斷迭代的階段,同時也面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風險挑戰。通過遴選具備條件的產品開展試點,有利于加速形成系統完備、務實高效的法律法規、管理政策和標準體系,為智能網聯汽車規模化推廣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配合政策落地,全國各地也積極開展自動駕駛車輛測試基地建設、加快人才引進和培養并完善產業鏈配套。截至目前,我國已有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武漢、廣州、深圳等21個城市發布了自動駕駛測試地方政策,60余家企業獲得自動駕駛測試牌照。
以舊換新再成重點
當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消費市場,汽車消費在我國舉足輕重。今年以來,汽車消費品以舊換新屢被提及。2月2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指出,要鼓勵汽車、家電等傳統消費品以舊換新,推動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
據商務部統計,我國汽車和家電市場已從單純的“增量時代”進入到“增量和存量并重時代”。2023年,汽車保有量約3.4億輛,位居全球第一,更新換代的需求和潛力很大。在2月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表示,要強化協同聯動,加強標準牽引,完善回收拆解體系,打通循環堵點,在充分尊重老百姓意愿的基礎上,推動汽車以舊換新。
汽車以舊換新政策最早可追溯至2009年由財政部、商務部、工信部等10部門聯合發布的《汽車以舊換新實施辦法》。辦法規定,對將符合條件的汽車交售給依法設立的指定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并換購新車的車主給予3000—6000元不等的置換補貼。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消費異軍突起,占汽車消費的比重持續提高。提振新能源汽車等大宗消費,將能為消費增長注入更強動力,讓汽車開上消費“快車道”。
在多方推動下,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逐步增加。公安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041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1552萬輛。在鄉村地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從4%上升到了17%。
針對汽車消費中由于政策不統一或政策缺失導致汽車消費受到影響,以及消費者購車和體驗差等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建議,推行汽車消費辦理便民流程,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推動車企與險企“總對總”合作,降低消費者購買成本。
在推動二手車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方面,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提出建設全國性汽車全生命周期數據平臺、在稅收及財政等政策方面支持二手車再制造行業發展、出臺促進二手車消費的專項政策三項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今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葛炳灶則從汽車改裝業的滯后入手,建議借鑒國外市場成熟經驗,在我國部分汽車改裝發達地區開展試點工作,加快出臺針對汽車改裝領域的法律法規。同時,他建議確定汽車改裝行業監管部門,出臺改裝車行業準入條件,建立統一標準和監管機制。
近年來,有關部門相繼出臺新能源汽車系列支持政策。如繼續減免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蓋廣泛、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組織“千縣萬鎮”新能源汽車消費季活動等,有力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1月26日,在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推動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將是今年促消費的重點。汽車、家電等消費品以舊換新是一個非常系統的工程,需要產供銷、上下游、政企民、線上線下協同聯動、綜合施策。商務部將加強支持引導,以提高技術、能耗、排放等標準為牽引,推動打通以舊換新的難點堵點,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更好地滿足消費品換新、升級的需要。
各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顯示,為進一步挖掘汽車消費潛力,各地紛紛就補貼政策、后市場、金融體系等提出相關規劃與方案,出臺了提振新能源汽車等大宗消費的措施。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