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想人工智能技術的喜與憂
暢想人工智能技術的喜與憂
■ 新華社記者
人工智能何時將超越人類智能?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將帶來更多福祉還是風險?應更強調有規矩的“限速”還是助力發展加速?……在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上,來自國內外技術前沿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深入探討人工智能的前景。
科技革命“奇點”加快到來
科學家通常將人類科學技術“爆炸式飛躍”的時間點,稱為科技革命“奇點”。在博鰲亞洲論壇上,針對這一顛覆性時刻何時到來,與會專家學者紛紛作出“預測”。
韓國首爾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李炅武說,2017年一項針對人工智能科學家的調查顯示,大多數人預測下一輪科技革命“奇點”將在2045年到2090年之間產生。李炅武認為,人工智能“奇點”的到來,或許會早于人們的預期。他個人預測,“奇點”可能在5年后出現。
近年來,以ChatGPT、Sora為代表的大模型取得技術突破,掀起新一輪人工智能熱潮。在國內,百度“文心一言”、科大訊飛“星火認知”等大模型工具也陸續推出。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即便是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專家也被頻頻出現的新成果震撼?!叭绻f過去的發展刻度以10年計,現在已變成5年甚至1年。”有專家說。
李炅武說,可以確定的是,人工智能與量子計算等技術互相賦能,豐富的數據、算力、能源將催生更強大的人工智能,加快“奇點”的到來。
小i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袁輝也認為,大模型的出現被視為邁向通用人工智能的一次重大技術飛躍。通用人工智能的誕生將帶來顛覆性創新。
事實上,“奇點”究竟何時到來,很難有人能給出確切答案。
人工智能領域國際知名專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科學系教授斯圖爾特·羅素表示,關鍵不在于“何時到來”,重要的是,我們必須開始著手準備。
多領域將得到正向賦能
與會專家表示,人工智能在金融、醫療、教育、養老等領域的應用,不僅能帶來生產效率的提升,在持續改善人類福祉方面也蘊藏巨大潛力。
人工智能已成為金融領域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技術。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國際金融中心總裁雷納特·別科圖爾沃夫表示,各大金融組織已通過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取得豐碩成果,如提升效率、豐富體驗和降低風險等,在決策流程自動化和優化客戶服務運營方面尤其明顯。
“我們很早就認識到,人工智能具有改變工作方式的潛力,應用這些新方法提升了處理和理解海量數據的能力,使我們能更快、更準確地發現、開發新的療法?!辈梺喼拚搲瘷C構理事、阿斯利康全球首席執行官蘇博科介紹,通過人工智能平臺使用生成模型來識別潛在的藥物分子,能比傳統流程快兩倍;將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應用于抗體發現過程中,識別目標抗體線索的時間從3個月縮短至3天。
人工智能與教育領域的融合也在助推變革創新,加速打造更適合每個人、更開放靈活的教育。猿輔導集團副總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程群在走訪四川一所偏遠山區學校時發現,基于其大模型開發的人工智能應用給不少孩子帶來改變,甚至通過提升學習興趣,解決了部分學生輟學的問題。他認為,大模型發展要“以人為本”,技術應關注并賦能每一個個體。
“創新性技術的應用和實施將惠及千家萬戶。”在芬蘭前總理埃斯科·阿霍看來,人工智能技術將有助于解決現有養老模式商業服務不足的問題,更好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
博鰲亞洲論壇發布的《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4年度報告》說,在賦能社會的應用驅動下,人工智能正向三個方向進一步拓展:“機器+人”“機器+人+網絡”“機器+人+網絡+物”。
加強治理實現“智能向善”
對于人工智能技術,人們不僅有興奮與期待,也有擔憂與不安。
《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4年度報告》指出,人工智能在提高生產率、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可能影響收入和財富分配、沖擊就業。此外,人工智能失控或被惡意濫用也會推升安全風險。
袁輝認為,確保安全可控、實現“智能向善”,需加強對于人工智能的監管,包括數據、算法、算力及應用場景等;同時,要加強對人工智能發展的潛在風險的研判和防范。
事實上,多個國家和地區已出臺專門針對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規和監管框架,旨在引導人工智能健康有序發展。
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周小川在年會會刊上表示,在加強全球科技治理、促進公平競爭和數據安全有序跨境流動、讓人工智能與人類的多元價值對齊、縮小數字鴻溝、保護勞動者權益上,世界期待亞洲方案。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曾毅呼吁,要在全球層面進行人工智能的安全倫理治理,共享機遇、共護安全。各國需在建立技術標準、制定電子商務法規與網絡安全協議方面開展更多合作。
曾毅提出,應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沖擊,要向青少年更多教授哲學和認知心理學知識?!拔覀円斫馊祟惖闹悄苁鞘裁矗祟惾绾嗡伎?,人生重要的問題和方向是什么?!?/p>
“當人工智能以更高效、經濟的方式完成人要做的事,世界將會如何改變?如果機器20秒就能學會知識,人們為什么還要花20年接受教育?”斯圖爾特·羅素說,我們需要考慮什么才應是技術進步的方向,人類文明如何才能更好地發展。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